东营市“十佳模范老人”、书画家张连富

来源:
时间:2014-10-29 10:01:03

除了吃饭和外出活动,68岁的张连富每天都待在自己的书法工作室里。工作室其实就是家里的一个小卧室,他取名“九衢堂书画艺术研究室”。

  除了吃饭和外出活动,68岁的张连富每天都待在自己的书法工作室里。工作室其实就是家里的一个小卧室,他取名“九衢堂书画艺术研究室”。
 
  宽大的书桌上摆满日常使用的笔墨纸砚,小阳台上摆满宣纸、墨汁,身后的书橱则从上到下披挂着他的作品,在不远处是他的床,夜里有了灵感,手边随时都能摸过纸笔写写画画。
 
  “他对书画简直迷了!”妻子高明英如此评价他。这位幼年就与书画结缘的老人,将自己近乎全部的时间投入在了书画的世界里。
 
  对书画有种“天生敏感”
 
  1946年9月,张连富出生在滨州沾化县城附近的一个小村庄。父亲在他9个月时便去参加淮海战役,后来在金门之战中牺牲。张连富因此对父辈没有记忆,不过,似乎骨子里流淌着一股艺术因子,令张连富从小便对书画有着一种天生的敏感。
 
  别的孩子都出门玩,他却偏爱在家练字。看见村里有人在墙壁上写字作画,他羡慕不已,用锅底刮下的灰作墨汁练习。他从老家的哥哥那儿发现了几页名家字帖,视若珍宝,每日临摹。
 
  多年之后,张连富在帮家乡编写村志时,无疑中看到了老祖父当年写的一块村碑,工整的楷体用笔灵动、线条清秀,那一刻,他终于找到了自己与书法的“渊源”。
 
  一生受益于国粹艺术
 
  从1963年在沾化首次迈上工作岗位,到2007年在东营市文联退休,张连富的职业发生过多次变动,但始终与“书画”脱不开关系。
 
  1963年恢复办学,因为能文擅写,他被村里选为民办教师,中途辍学的他因此得到了宝贵的读书、练字机会。
 
  此后,他又相继因为书画、写作特长,被调入惠民地委、沾化吕剧团工作。
 
  1985年,张连富被作为人才引入东营,在计生委负责宣传工作,1990年又调入市文联直至退休,这个岗位帮助张连富打开了认真探索、研究书画的大门。
 
  张连富擅长魏碑、草书、国画和篆刻,书画尤其追求厚重高古、骨健神清的气韵,具有阳刚正大之气,几十年来,他的数百件书画作品在全国、全省、全市展览,获奖次数无法计数,但他却说:“我一生从事的事业都跟书画有关,我所有的荣耀和价值也都要归功于我们的国粹——书画艺术。”
 
  在艺术的殿堂求索不止
 
  退休七八年来,张连富的生活跟退休前没有什么差别,他仍然活跃在东营书画界,甚至经常超负荷分配着自己的时间。
 
  他每年都参与市文联组织的“文化下乡”,到三县两区的基层农村为老百姓写春联、送字画,妻子高明英说:“老张每次看到老乡亲们渴望得到字画的眼神都很感动,于是一幅接一幅地写,不到活动结束总不散伙。”
 
  他经常策划书画展览,说这样不仅能督促自己提高水平,也能丰富东营的文化艺术生活。
 
  “国家有国家的梦想,我有我的梦想,我对自己的作品还不太满意,希望能在书画艺术上有新的突破。”他说,自己要为了自己的书画梦想“拼搏”——有朋友想帮他把工作室从家里挪到家外,他反复考虑,没有同意,因为这样就能省出往返路上的时间练字;他自创了“多种姿势写字法”,夜里在床上也能练字;他对生活琐事不闻不问,却花钱订阅了书法频道,会用电脑、手机、MP4看书法教程;68岁的他今年甚至自费去清华美院进修,好学的劲头和谦卑令不少年轻后辈佩服。
 
    “艺无止境,越是研究,越是感觉到书法艺术的深奥和精妙,越是对比我们和古人的差距,才明白这是一个用一生都研究不透的艺术。”张连富如此总结自己的晚年梦想:“我还会朝着心中的艺术标准拼搏,达不到古人的水平,至少要达到我心中期待的高度。

最新热点

更多

田坑田黄精品亮相拍场

产于福建寿山的寿山石,是印章中的极品。寿山石制印历...[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世界上最美的7家书店

如果你看过电影《日落之前》(Before Sunse...[详细]

世界各地气味最独特的城市

由于临近众多的间歇泉和温泉,罗托鲁瓦的空...[详细]

盘点世界上令人眼晕的玻璃观景台

日前,国外网站Elviajero com盘点了世界上...[详细]

走进“世界第一渡槽”沙河渡槽

沙河渡槽工程全长11 9公里,工程起点位于沙...[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