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艺术:广接地气吼出正气,才能富有生气

来源:
时间:2014-09-22 11:38:36

在第七届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上,针对参演剧目呈现的艺术特色,专家指出剧目创作广接地气吼出正气,才能富有生气。

 “无论是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还是新创秦腔现代戏,这次秦腔节的参赛剧目都呈现出了‘接地气’和‘正能量’两大鲜明的特点。”日前,第七届西北五省秦腔艺术节在宁夏银川举行,面对精心挑选的11台秦腔参演剧目,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一语道出了秦腔之所以在广袤的中国大西北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戏曲一直在舞台上传递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传播着正能量。最近一段时间陆续曝出个别演艺人士吸毒、嫖娼等不良现象,给文艺界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多年来,我一直强调八个字:高台教化、潜移默化。这是中国戏剧尤其是传统戏曲最大的特点。”季国平认为,戏曲舞台不是让大家上课接受教育,而事实上却实现了这个目的。在戏曲舞台上,忠奸人物是泾渭分明的,好人是爱憎分明的。当然,人物形象可以是丰富多彩、形形色色和千差万别的。但是,在舞台上传达出来的那种爱憎分明的审美导向却是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的。而这次参演的剧目,如《未婚妈妈》《军垦之家》《天国的百合花》等,就与演艺界的那些不良现象形成了鲜明对比,处处彰显正能量。“现在需要这样的人物,需要呼唤社会的良知。”戏剧评论家薛若琳表示,这些剧目更为可贵之处在于它不像宣讲团那样,写个英雄人物做一般的宣传,它确实刻画了有血有肉的可爱的英雄人物,通过人物的故事、命运和情感起伏去感染观众,取得了良好的剧场效果,受到观众欢迎,因为它接地气了。
 
  “什么叫‘接地气’?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从创作理念和题材内容来看,就是要广泛接触老百姓的普通生活,与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反映最底层普通民众的生活、愿望和诉求;其次在艺术构思上,要遵循艺术规律,不刻意拔高、也不谄媚观众,而是踏踏实实、深入人心,用大众听得懂的语言、看得懂的表演方式,讲述老百姓能够切身感受得到的喜怒哀乐。”戏剧评论家李春喜说,不管是新编历史剧、整理改编传统戏还是新创秦腔现代戏,都应该做到富有时代气息,接通当代人的心灵。他举例说,这次有个整理改编传统戏《王宝钏》。“王宝钏守寒窑十八年,最后换来的结果却是一夫二妻,这个题材跟时代有隔膜,现代人怎么能够理解和接受?”李春喜说,因此主创团队在剧作内容上做了适当改编,突出了王宝钏和薛平贵对于爱情的执著,淡化了那种封建时代的东西,这就是一种现代转换,它就接地气了。
 
  说到接地气,此次演出剧目中的不少“三农”题材作品,则因故事本身就来自中国最基层的广大农村、描写基层农民的生活、理想和诉求,更具群众性和启迪性。根据在上世纪80年代产生很大影响的同名话剧改编的秦腔《狗儿爷涅槃》,促使人思考当下“三农”当中很重要的一组关系:农民和土地的问题,其对当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借鉴作用。而根据贾平凹小说改编的秦腔《带灯》则把握住了原小说中的思想内核,虽然作品暴露了某些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但也歌颂了一批以带灯为代表的年轻基层干部,默默无闻地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单纯而执著地为老百姓服务。季国平认为,这两部剧都是带有一定悲剧色彩的现实题材大戏,在暴露基层社会问题的同时实际上也传播着正能量,对新农村建设和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具有启迪意义。“它们不是一般的宣传片,而是一部部精彩的艺术品,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氛围。剧中人物的台词句句都说到了老百姓的心坎里,在最本色、最平实的讲述中,给人以最深的启迪和灵魂的震撼。”季国平说。

最新热点

更多

突尼斯举办中国主题油画展

2014年5月31日,贝尔维戴尔公园的艺术中...[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陈妍希唯美优雅出镜

近日,陈妍希在生日之际优雅出镜,为《人物...[详细]

吴莫愁白发魔女造型秀纹身

日前吴莫愁为《费加罗》杂志拍摄一组写真大...[详细]

蒋欣扮清新登封面

近日,女星蒋欣为杂志拍摄了一组封...[详细]

雅克·路易·达维特

达维特是一位出色的历史画家,时势造...[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