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戏变小品是创作损失
来源:
时间:2014-09-26 15:10:48
地方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由于经费没有着落,而使舞台演出效果比实际应有的水准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了体裁选择的局限。就拿参加此次培训...
地方小戏小品创作、演出由于经费没有着落,而使舞台演出效果比实际应有的水准大打折扣,同时也造成了体裁选择的局限。就拿参加此次培训的青海当地小品《婚宴》来说,《婚宴》作者徐乃平在西宁市城西区文化馆工作,也是这部戏的导演和主演,他曾经是当地秦腔剧团的文武小生。他和小品的女主角张淑云都是当时艺术院团改制从秦腔剧团分流到文化馆的。在对这个小品进行观摩研讨时,培训班的学员和专家都有一个共同感觉,即无论从题材上还是演员的表演风格特色上,都应该做成小戏,那样会更有趣也更恰当。但交流起来才不无遗憾地得知,如果作为小戏来创作演出,不可或缺的作曲和乐队伴奏的经费他们无力承担,所以只好以小品的形式呈现出来。演员的戏曲范儿、好嗓子和技艺,都因为经费问题而难以得到充分的、恰当的发挥,这对于观众来说是个损失,对熟悉戏曲舞台的作者的创作也是个遗憾。
(《剧本》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编审李小青在2014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青海戏剧培训项目上给基层作者做专家点评时如是说。记者王新荣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