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文学奖再度引发质疑
来源:
时间:2014-12-11 10:16:35
又到了年末盘点时段。回顾2014年中国文坛,可以留下声名的作品寥寥,纷纷扰扰的文学奖争议却几乎贯穿全年。
又到了年末盘点时段。回顾2014年中国文坛,可以留下声名的作品寥寥,纷纷扰扰的文学奖争议却几乎贯穿全年。陷入“跑奖”传闻的鲁迅文学奖、因技术环节差错险被撤销的老舍文学奖、遭遇信任危机的路遥文学奖……多个因奖而起的纷争见诸报端。本该鼓励作家触摸生活、探索灵魂的文学奖评选,文学本身的力量在其中起了多大的作用?获奖作品又有多沉的分量?作家与读者心中的问号不解,名声再大的文学奖都难以维系公信力。
纷争不间断
去年在争议声中发起的首个民间文学奖“路遥文学奖”日前公布了评选结果,57岁的湖南作家阎真的长篇小说《活着之上》最终获奖,《活着之上》发表仅半月,甚至连单行本还未及出版就获了奖,这连阎真本人也没想到,评选结果自然要让人不解了。
路遥文学奖的设立曾因路遥家属的反对而一度搁置,路遥文学奖组委会告诉记者,颁奖前曾向路遥女儿路茗茗等路遥家人发出邀请,但无人愿意出席。路遥文学奖的发起人之一高玉涛承认,路遥的家人至今仍旧不接受该文学奖。
今年5月,作家方方在微博上批诗人柳忠秧为鲁迅文学奖“跑奖”。8月中旬,鲁奖公布评选结果,获奖的四川诗人周啸天引起争议,有网友贴出其旧作中的诗句“不蒸馒头争口气”,称像打油诗。报告文学奖评选中,阿来的《瞻对》因零票落选,阿来发表3000多字长文质问评审,称关乎社会正义和文学创作的尊严。同样在今年8月,老舍先生之子舒乙透露“老舍文学奖差点被取消”之后,经他的据理力争,才最终保留了这一奖项。而后老舍文学奖又传出新闻:本届奖项只有奖牌,没有奖金。该奖项的创立方之一北京市文联表示,今年的文学奖遇到了不少困难,呼吁各方继续支持该奖项。
缺乏公信力
对于近些年来中国各类文学奖评选的现状,文学评论家陈晓明表示,无论是茅盾文学奖还是鲁迅文学奖,总体来说是越来越规范、透明。不过,中国各种文学奖目前很难树立起专业人士的权威性,陈晓明认为,中国当前因文化观、价值观的多元化,难以形成统一的判断标准。“而国外的布克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诺贝尔文学奖,对图书销量的影响是成倍增长的。今天,中国的专家和普通读者的趣味,不同年龄层的趣味都是分化的,有传统文学的趣味、纯文学的趣味、亚文学的趣味和娱乐化通俗化的趣味,它本身是分裂的,这是最大的问题。”
文学评论人韩浩月表示,对文学奖质疑,关键是有没有长远的规划,能不能坚持专业的立场,能不能包容文学的多样性。这个时代,作家早就自己找食吃了,不一定需要什么奖项,文学奖要生存反而更需要思考。“一个经济正在高速发展的国家,一个有着众多文学读者的国家,应该能撑起几个文学奖,哪怕它们阳春白雪、曲高和寡,有它们在,起码能表明文学评价除了来自市场的、民间的,还有高度专业的。”
先后获本年度老舍文学奖、鲁迅文学奖的70后作家徐则臣认为,作家写东西希望获得一种呼应,文学奖在当下文学被边缘化的情况下,起码让作家觉得有呼应。
是否有必要?
当下,中国以著名作家命名的文学奖不在少数,除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外,还有奖励京籍作者的老舍文学奖;奖励我国戏剧创作的曹禺戏剧文学奖;奖励青年批评家、文学新人和军旅文学作家的冯牧文学奖;民间发起的公益奖路遥文学奖;鼓励性情写作,注重汉语叙事传统的继承和创新的郁达夫文学奖…… 1993年巴金90诞辰时,四川省作家协会打算以巴金的名字设立基金会和文学奖,巴金坚决不同意。巴老101岁生日时,他仍然坚持不以他的名字建立基金会、设立文学奖。巴金先生说:“在一些名利等问题上,不要用我的名字”。巴老的坚持,也显示出他对因文学奖而起是非之争的预见。
我们是不是需要这么多的文学奖?已经有文艺评论人指出,文学艺术奖种类太多、评选项目太多,应该多做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