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某些军旅剧一味追求眼球效应 有负面影响

来源:
时间:2014-10-11 16:02:29

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军旅电视剧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强国强军正能量的生力军。

  面对新挑战 续写英雄诗——与军旅影视策划人李洋一席谈
 
  从《突出重围》开启的新纪元到《士兵突击》《火蓝刀锋》等掀起的收视热,经过10多年的蓬勃发展,中国军旅电视剧已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强国强军正能量的生力军。
 
  然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作为中国影视产业的风向标,在今年中国电视剧春季推荐会上,被推荐的军旅剧总体数量明显减少。是国家广电部门发布施行“一剧两星”制度带来的行业调整,还是军旅剧创作发展中存在亟待改进的地方?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程采访了资深军旅影视剧策划人、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制片委员会副会长李洋。
 
  记者:您怎么看在今年“春推会”上军旅剧面临的尴尬局面和“一剧两星”制度给其生产和播出造成的影响?
 
  李洋:在今年的“春推会”上,在军事题材影视剧这个品种中,占主体的依然是抗战剧,这是出品方普遍瞄准明年抗战胜利70周年这个重大纪念日的缘故。然而,被推介的现实题材军旅剧则少得可怜,预售中的剧目只有成都军区政治部宣传部与江苏幸福蓝海集团合作推出的《8848》和海军政治部宣传部与浙江电影集团合作的《心战分队》。
 
  据粗略统计,去年全国电视台的军旅剧播出情况令人担忧:江苏、北京、深圳等8个电视台全年只播出过1部,青海、西藏、内蒙等电视台全年无1部新剧可播,央视全年也没有购买1部军旅剧,可见,军旅剧在电视行业中正被逐渐边缘化。时代在变,环境在变,电视文化生态在变,我们要么主动应对,要么阵地失守。
 
  从以前的“四星联播”到明年1月1日即将实行的“一剧两星”制度(即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两集),播出终端的格局调整变化会很大,我们的播放空间可能因此受影响。不过有一点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就是富有时代性和感染力的优质作品依然不愁播出。
 
  记者:您曾在文章中表示,战争片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久拍不衰,一个重要原因是它具有4个优势:故事的曲折性、动作的惊险性、历史的神秘性以及人物的英雄气质。围绕这些方面的实践探索,中国近年的军旅剧创作发展有何得失和启示?
 
  李洋:虽然每部成功的军旅剧路数各有不同,但追求叙事的唯一性,是成功播出并获得良好口碑的必由之路。
 
  近年来,某些军旅剧一味追求“眼球效应”或“轰动效应”,在情节、形式、技巧上走得过快过偏。比如,对军队这一主体的描述越来越社会化,对“练兵打仗”这一核心命题的关注不够,有的题材和情节重复雷同,缺乏对党史军史战史的深入研究。这样一来, 戏是拍得越来越热闹,但作品中的军人形象和军事内涵却越来越模糊化、边缘化、概念化和轻量化,这对我们这样一支大国军队的公共形象塑造和魅力传播,有着潜在的负面影响。所谓的市场压力客观存在,如何在完成有效传播基础上坚持主流基调和格调,确实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记者:这几年,《火蓝刀锋》《麻辣女兵》《我是特种兵》系列等军旅热播剧,都是聚焦青年军人的成长,相比较以往年代剧更关注老龄军人的命运起伏,这种年轻化、偶像化的转变是否意味着一种创作趋势?
 
  李洋:《激情燃烧的岁月》《历史的天空》《军人机密》这些年代剧,自2000年初热播以后,的确引发了军事题材影视剧创作视点逐渐老龄化的趋势。《历史的天空》里姜大牙从一个米店小伙计成长为一名战区司令,《激情燃烧的岁月》里石光荣从革命年代到退休生活,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的性格气质与命运起伏,正折射出了人民军队的发展史,作为一种艺术手法,用家史透视军史,是军旅剧必不可少的历史书写。
 
  但是,军旅剧同时也有一项重要功能,就是告诉社会现在的军队在干什么。我提倡“军旅剧要回归青春”,毕竟青年人才是国家和军队的未来与希望,关注青年官兵的成长就是关注军队的未来走向,这本身也是拓展军旅剧受众面和思想力的不二选择。从实际情况看,从早年的《红十字方队》到2004年以来《士兵突击》《第五空间》《国防生》《我是特种兵》等一系列青春作品的亮相,的确吸引了众多社会青年对于国防和军队的持续关注。
 
  记者:作为军旅题材影视剧的资深制作人,听说您今年策划监制了《8848》《24道拐》《打虎亲兄弟》《白刃战》《雷霆女兵》《丛林兵王》《苏菲的世界》《少哉的二战》等不少新片。其中的《勇士之城》和《第一伞兵队》于5月底和9月中旬在全国首播后,也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您认为军旅影视剧创新突破点究竟在哪里?
 
  李洋:在今年策划监制的这些作品中,我们尽可能地在题材创意、主题立意和叙事角度上有所创新。比如《勇士之城》的常德保卫战、《桃花源记》的万家岭大捷和《少哉的二战》的远征军,就试图以主人公的个人视角去表现和思考战争。在坚守对国家概念、民族概念、国防概念的深入阐释前提下,这种创作理念和艺术手法上的尝试,我觉得是对当下多元化、分众化影视市场的主动调试和自觉应对。毕竟,适者才能生存,创新才有发展。
 
  记者:十八大以来,我军的职能使命、发展模式、官兵精神风貌都发生着重大变化。同时,面对影视产业市场化、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现状。面对这样的双重背景,如何进一步提升中国军旅影视剧的思想力和竞争力?
 
  李洋:我一直觉得,军旅剧始终在做一件值得骄傲的事,就是用大众传媒“复活”人民军队的光荣历史,书写人民军队的精神史记。这些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社会文化思潮的多元化全面呈现,作为信息时代的大众媒体,影视产业的某些经济诉求在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军旅剧的文化担当。面对新挑战,续写英雄诗。我想,无论前途如何曲折,也不会影响我们对于人民军队的历史与现实的热切关注和生动表达。
 
  当前,在“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根本使命的指引下,军队的实战化、信息化、联合化训练如火如荼,这对军旅影视剧的创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视角。如何用艺术的形式去思考战争、设计战争、表现战争,用手中的镜头去聚焦基层、描写官兵、服务部队,这应该是军队影视艺术工作者深入思考和实践的永恒课题。

最新热点

更多

圆明园流失文物清代龙纹罐拍出7400万元

日前,一件圆明园流失文物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以7400多...[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国庆节后出境游价格大幅回落 最高降五成

10月中下旬至11月出发的出境游线路已经开售...[详细]

中国游客10月底持单一签证可“玩转”英国与爱尔兰

英国驻上海总领事馆9日在上海发布消息称,中...[详细]

北京火车自驾游反响良好 拟开西南青藏线

昨晨,首批乘坐自驾游汽车运输班列到杭州度...[详细]

西藏墨脱进入最美季节

墨脱藏语意为隐秘的莲花,位于西藏自治区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