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宗怡的士兵情
来源:
时间:2014-11-06 14:28:22
5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到广东某海岛采访,在烈日炎炎的海防连队,老远就看到一个老军人与一群年青战士围在黑板报前探讨黑板报的编排与书写,那种敬业与认真,令我感佩。
15年前的那个夏天,我到广东某海岛采访,在烈日炎炎的海防连队,老远就看到一个老军人与一群年青战士围在黑板报前探讨黑板报的编排与书写,那种敬业与认真,令我感佩。经打探得知,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军旅画家廖宗怡。
回广州不久的夏夜,我与廖老有过两次忘却年龄身份的长谈。我称他“廖老”,他打断我,让叫“老廖”。我说长幼尊卑不能乱,“廖老”这个称呼因此叫了10多年。
廖老最令人折服的是他娴熟精通的“十八般手段”。举凡油画、国画、版画、水彩、速写、插图,还有书法、篆刻,甚至美术设计、宣传画,无一不挥洒自如,各有建树。他是中国美协、书协、版协会员,版画、油画、国画和篆刻都入选过全国展。以我之浅陋,书画界如廖老这般中西兼擅、书画精通的艺术家并不多见。而有好身手又能放下身段,主动为部队为官兵服务的艺术家更是难得。
廖老18岁从军,今年已77岁高龄。几十年来,他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军队美术事业,为军队画了一辈子。他标志性的作品是1972年创作的版画作品《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参加全国美展后迅速红遍全中国,后来被选定在中国驻外使领馆印制悬挂。仅凭此画,其地位声望便蜚声美术界。其实早在上世纪70年代,廖老即凭借扎实的功底与过人的才气被选调至解放军文艺社和解放军报美术组,与陈亦逊、陈玉先等大家一起共事,其实力可想而知。
翻开《广州军区美术作品精品集》不难发现,廖宗怡所有的创作均围绕军旅题材展开,从历史题材到重大演习,从香港回归到’98抗洪,从硝烟炮火的生死瞬间到普通平凡的士兵群像,军事题材始终是其创作的母题,其涉猎之广,领域之宽,以及对军旅美术的刻画与把握,对主题画创作艺术元素的开掘与探索,颇值得关注和研究。
若从技法来论,廖宗怡的油画、版画造型准确、构图平正中有奇崛,用笔洗练干净,用色大胆而准确,有着扎实的功底和鲜明的审美取向。国画则以中国笔墨为灵魂、以书法为依托,大气泼辣、浑厚苍劲,笔下多水墨氤氲、烟霞弥漫、淋漓酣畅之快意,尤其是泼彩牡丹,恣意浪漫,出时人窠臼,广为艺术界和收藏界称佩。这既是融合领会中西文化的显影,自身艺术才华和修养的外化,更有一种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的情怀,颇具军旅之风骨和军人之精气神。
生活中的廖老朴素如邻家老人,每天骑一辆老旧自行车来往于画室与家之间,生活简单又快乐。虽已退休在家,只要部队有事找到他,他总是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从不讲价钱和待遇。一些紧急创作任务一旦应允,加班加点也要完成。他对部队美术骨干手把手示范教诲,满脸笑容让人如沐春风、暖意融融。这是一种登高望远的胸怀、一种阅历丰富的淡定、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更是一名老战士的深情。
“多能”“军旅”“深情”“高怀”,对廖老这个简单的素描,如读一部人生书,他让我明白,艺术之真谛在于热爱,艺术之源泉来自生活,艺术之繁花开于真情,艺术之生命植根人民。这也是廖老对我艺术的启悟、人生的滋润和灵魂的浇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