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论戏剧大师罗伯特·威尔逊 只因知之甚少
来源:
时间:2014-12-12 11:05:04
引来各方大师的戏剧奥林匹克,已在这个冬天轮番轰炸了不少观众的戏剧三观。12月7日晚,一位观众在《克拉普的最后碟带》演出进行时不断挑衅。
引来各方大师的戏剧奥林匹克,已在这个冬天轮番轰炸了不少观众的戏剧三观。12月7日晚,一位观众在《克拉普的最后碟带》演出进行时不断挑衅,向台 上的主角威尔逊喊话“下去吧”,甚至用英文爆出粗口,更加剧了国人对戏剧奥林匹克话剧的激烈褒贬。据我猜测,引发这位观众极端反应的,一是特别苛刻的剧场 要求,观众手机关机后才进场;二是该剧特别缓慢的舞台风格。
观众走出剧场态度各异其实再自然不过,“好戏”“坏戏”之评仅代表个 人。人皆知那句“我不同意你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的名言,所以明理者应该都懂,不论观点、地位、见识如何,“各说各话、各证其言”还是比口诛 笔伐、比扣“装学问”与“没文化”的大帽子、更比直接僭越剧场公德强。而且“戏剧观众”与“知识分子”两大集合难道不素来被认为高度重叠?但我们如今仍要 为挚爱的戏剧艺术做“文明”与“尊重”的呼吁,这已然是不小的尴尬。
不 过虽然我双手双脚赞成戏剧评论当百家争鸣,多任何一分声音都是多一分益处,每一位敢于直言好恶者都配得上拍手肯定,但如此极端的褒贬分野仍引发我的反思。 试想,如果《克拉普的最后碟带》等戏剧作品背后,是一个我们了解的戏剧世界,我们或许便能够理性而淡然地通过横纵两向的对比,条分缕析地确定这些作品应当 位于它们戏剧世界坐标系的哪个位置,就不会如今这般当头一棒,情绪激动,鸡同鸭讲。
眼下一切的喧嚣,都源于除了为数不多的行家,大 部分观众面对外国当代戏剧现状,仍然难逃视野的狭促。而这一点倘若还不那么刺目,那若做个对比,便格外惊心。比如数目可观的中国电影观众正在和美国观众同 步从诺兰的创作谱系与硬科幻的电影模式入手探讨《星际穿越》的高下;而同一世界的另一端,铃木忠志与罗伯特·威尔逊的最巅峰之作也早已成为外国戏剧观众对 上个世纪的回忆。由此来看,好恶本身反映的客观事实才更为重要:不论我们如何推说戏剧艺术的现场性从来都是跨地域交流的天敌,必须直面的是,国内观众已然 落下太多关于外面世界的功课,此次戏剧奥林匹克暴露的也还只是冰山一角。也正是因为对外界的知之甚少,我们的观众、学界、创作者、经营者等各方更难生发出 对外界探求的急切愿望,进而使知之甚少的局面进一步加剧,甚至有滑向难以自解的负反馈的危险。
当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 在为中外戏剧世界的打通付出功德无量的努力,戏剧奥林匹克即为典范。我坚信,客观上的差距其实也不必过虑,策马扬鞭自奋蹄,追及之日自当指日可待。不过, 脚步追赶世界,我们的心灵是否也能同步?倘若板结的格局化为闭目塞听或盲目崇拜的心魔,那即便多打开几扇窗,恐怕前路也要多绕几个来回。当然我只是妄作了 猜想,只要窗扇常开,心魔自会逐渐消散;抑或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能成势的心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