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渔鼓的前世今生

来源:
时间:2014-11-06 14:20:58

萍乡市现存三十多种民间艺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而起源于清朝末年的萍乡渔鼓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吧。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的西部。自古以来,吴、楚文化的交织碰撞,构成了萍乡风情独具的民风民俗和异彩纷呈的民间文化。当地现存三十多种民间艺术,各具特色、争奇斗艳。而起源于清朝末年的萍乡渔鼓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我们一起去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吧。 
 
  您现在听到的就是萍乡渔鼓音乐。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付平,对渔鼓进行了几十年的研究。他说:在清朝末年、民国初期,萍乡渔鼓逐渐成形。 
 
  “1898年,一批湖北人、湖南人等外省人来到安源当了挖煤工。逢年过节的时候,湖北同乡会召集湖北籍的工友们聚会。他们喝酒啊、猜拳啊、品茶啊、唱小曲小调啊。萍乡本地的或者湖南籍劳工也不时地凑过去拉琴、唱曲。这样,久而久之,湖北小曲小调和萍乡地方小调融合一起,发声发音逐渐改成萍乡的方言,形成了独具赣西特色的萍乡渔鼓调。” 
 
  渔鼓艺人左手抱长度两尺多、口径八厘米的竹筒,左手击鼓、右手敲竹板,打出有节奏的鼓板声。旧时,艺人连说带唱地讲演故事,题材多为佛、道中的善恶因果,也有《今古传奇》中的故事,还有神话传说、劝孝扬善的俚语村言。 
 
  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付平说:“渔鼓”这个道具在整个说唱中十分重要。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渔鼓的敲竹筒的声音,它唱出来就没韵。‘噹、噹、嘀嘀哆嘚嘀嘚哆,噹哆啦噹哒,哆唻唻哆,嘀哆喱嘚哆唻哆啦,嗦嗦嗦哆啦嗦咪唻哆,唻哆哆。’渔鼓本身就是一种乐器,重拍上面就敲打的这个声音更响一点。” 
 
  后来,一些民间艺人把二胡、三弦等民间乐器融入渔鼓的表演当中。  
 
  文艺工作者黎和平一直为萍乡渔鼓做二胡伴奏。他说:萍乡渔鼓在曲调上有自己的特色。 
 
  “萍乡渔鼓的道具啊很简单,这个调子好听;再一个,加上我们的萍乡道白,就很有特色。噔嘚呐哒噔,噔嘚呐哒噔,噔嘚啦呐噔嘚呐哒,噔哒嘚噔哒,嘚哒。它就有一个基本的调子。在这调子上(它)发展下去。你唱的哦,有叙事的时候、也有高潮,听着就 很亲切。” 
 
  正是因为萍乡渔鼓具有大众化特性,所以上到白发苍苍的老人,下到四五岁的孩童都能听得懂,都喜欢哼唱几句。尤其是在乡村,每到秋收时节,晒谷场往往就成为了萍乡渔鼓表演的最佳场地。村民们经常围着渔鼓艺人,欣赏宛转悠扬的渔鼓调。有的时候,大家还会进行合唱,一起欢庆丰收。 
 
  新中国成立以后,渐渐地,萍乡渔鼓涌现出了一批技艺高超的民间曲艺大师和艺术流派。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付平说: 
 
  “湘东东桥的邓小岩就把萍乡的地方调和湖南的湘剧和花鼓戏高腔一些音乐元素,都融合到里面去了,形成了一种流派。陈光国,他就吸收了湖南醴陵那些、浏阳那些民间小调,又充分发挥了萍乡地方音乐和地方语言的特点,边说边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萍乡渔鼓从乡间街头走上了文艺舞台,进入繁荣时期。艺人们新编的唱本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大型歌舞剧《安源烈火》中的渔鼓说唱《毛委员去安源》、芦溪区文艺宣传队演出的《寒婆岩上大塞花》、大型历史剧《安源风雷》中的《劳工记》,都对萍乡渔鼓的音乐作了不同的改编,效果很好。 
 
  这是渔鼓说唱演员杨佩香演唱的《劳工记》,讲述的是1921年,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下矿井、进工棚,了解工人疾苦的故事。现年五十多岁的杨佩香,常常为乡亲们演唱萍乡渔鼓。她时而高亢、时而低诉的说唱,把听众带入各个唱本中那五彩缤纷的世界。杨佩香说: 
 
  “越唱越好听。哈哈哈。听起来很舒服,非常地上口。每次我们演出就是很多人看呀。哎呀,黑压压地一片,是人山人海啊。我们唱吧,台下也会唱。” 
 
  多年来,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每年都要组织人员下到乡村和偏远地区进行采风,采集整理萍乡渔鼓。同时,为了让这门曲艺跟上时代的步伐,艺人们在不断地给它注入新鲜血液。 
 
  艺术家们对萍乡渔鼓的曲调音乐进行了改革,又增加了琵琶、扬琴、中胡等民族乐器。演奏更趋优美、曲调更加动听。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付平说: 
 
  “萍乡渔鼓啊曲调啊一般都是两句一个乐段,上句落音是唻。下句落音是嗦。嗦嗦咪唻,唻唻唻啦嗦,嗦嗦嗦咪唻唻啦嗦拉哆嗦,嗦唻嗦。唻跟嗦为主力。根据它的内容,民间艺人在唱腔方面、在韵方面他会自如地变化。” 
 
  王付平说:渔鼓表演由过去的一人演唱转变为多人演唱。人数增加了,场面也更加地好看了。 
 
  “过去一般都是一个人唱。现在我们改了,有些是坐唱的,坐着一排,敲打渔鼓,又站起来。有时候表演的时候,又围着小方凳转起来造型。” 
 
  2009年,萍矿安源艺术团创作、演出的大型音舞诗画《安源颂》中的渔鼓说唱《安源记》,领唱1人,伴唱表演28人,增加了韵白,特别是其中的半呤半唱、以念带唱,唱音与语音结合得天衣无缝、十分自然。音乐采用民族管弦乐队伴奏,配器上增加了现代音乐元素,气势宏大、震撼力强。 
 
  萍乡市民间文艺曲艺家协会主席王付平说:艺人们还在持续地创作新的唱本、推出新的作品。 
 
  “现在,我们创作的一些思路方面主要是以现代题材为主,讴歌时代的新人新事,这是我们作为民间曲艺工作者现在的追求。” 
 
  听众朋友,你听到的是萍乡民间曲艺工作者根据2010年3月14日,萍乡市宣风镇中学初二女生肖玉玲不顾自身安危,以自己双腿粉碎性骨折的代价,救下了同学性命的故事为剧本而创作的渔鼓音乐《自古英雄出少年》。 
 
  自从这反映小英雄事迹的渔鼓音乐被传唱以来,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市民刘中说: 
 
  “我们小时候就听过渔鼓,本来对渔鼓就很有感情。再一看这个节目之后啊,(我)觉得又有一种创新,就是通过了新的新式来表现一些新的内容,让我不知不觉中进入了肖玉玲的故事。(我)非常感动。非常好。” 
 
  不少年轻人也立志为传承萍乡渔鼓尽心尽力。80后年轻演员贾勇军就是其中一员。 
 
  “我觉得蛮有意思的,唱好了之后,越唱感觉越好。我觉得喜庆,中间也包含了很多的故事。”

最新热点

更多

摸摸书画倒爷的道儿

2014秋拍即启,书画市场中的“倒爷”跃跃欲试。对于“...[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故宫推出首款儿童iPad应用 带你玩转故宫

在紫禁城高高的红墙里,昔日的皇帝究竟怎样...[详细]

世界十大著名国家图书馆

世界十大著名国家图书馆1、美国国会图书馆2...[详细]

四川29个景区红叶指数出炉

进入深秋时节,四川一些景区红叶逐渐进入观...[详细]

世界上最美的7家书店

如果你看过电影《日落之前》(Before Sunse...[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