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葫芦达人创两项吉尼斯
来源:
时间:2014-11-17 11:43:22
小小的葫芦,经过雕刻、烙画、彩绘等工艺,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收藏品和艺术品,而这些葫芦制作工艺,也称得上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
小小的葫芦,经过雕刻、烙画、彩绘等工艺,摇身一变成为精美的收藏品和艺术品,而这些葫芦制作工艺,也称得上是中国民间文化的瑰宝。在天津市河北区,建起了一座“葫芦博物馆”,即将开放。这里不但有千姿百态的葫芦艺术品,“葫芦博物馆”的主人——赵伟也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世界上掌握葫芦制作工艺最多的人”和“世界上收藏葫芦最多的人”。
走进位于河北区的“葫芦庐”,仿佛置身于奇妙的“葫芦世界”中,在600多平方米的“葫芦庐”中,展示着众多千奇百怪的葫芦,有的葫芦上雕刻着精美绝伦的花纹、有的葫芦只有手掌大小,有的葫芦呈心形,有的刻着镂空的花纹……令人称奇不已。赵伟告诉记者:“庐就是房子的意思,之所以叫葫芦庐,就是希望喜爱葫芦的人都能聚到这里来。”
作为两项吉尼斯纪录的持有者,赵伟已经收藏了18000多个葫芦,葫芦制作工艺47种,从彩绘葫芦,再到葫芦灯、葫芦表……其中许多工艺都称得上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葫芦庐”的制作工艺,也被认定为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众多制作工艺中,范制葫芦是其主要的特点之一,即将幼小的葫芦放入刻有花纹图案的模具当中,随着葫芦的长大,逐渐填实模具中的空间,待取出时,模具的图文便在葫芦上显示出来,在经过艺术工艺的加工,使其更加完美。
今年9月,赵伟曾跟随中国代表团来到斯里兰卡中国文化中心现场展示葫芦制作工艺,这种来自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成为了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纽带。赵伟告诉记者,目前他正在研究设计天津特色的范制葫芦作为旅游纪念品,并计划申请专利,让世界各地的人了解天津、认识天津。
据了解,“葫芦庐”的葫芦制作工艺,最早起源于清光绪年间,经过百年传承,赵伟是第四代传人,为了传承这门传统民间文化,在赵伟的8个徒弟中,17岁的小徒弟是聋哑人。赵伟还担任了天津市聋哑学校的校外老师,教授更多的聋哑孩子了解这门宝贵的传统文化,帮助他们开启人生的新道路。在河北区的“葫芦庐”中,还专门开辟了培训区域,只要喜爱葫芦的人都可以前来探讨和学习,传承和发扬葫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