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曲艺“藏马大鼓”谁来接棒?

来源:
时间:2014-12-03 11:30:19

左手铜片月牙板叮咚作响,右手鼓槌击打鼓面铿锵有力,八旬的丁加贞老人说起藏马大鼓依旧是神采飞扬。从14岁学艺至今,藏马大鼓曾是丁加贞糊口的技艺, 也曾为他赢得数以万计的掌声。


  左手铜片月牙板叮咚作响,右手鼓槌击打鼓面铿锵有力,八旬的丁加贞老人说起藏马大鼓依旧是神采飞扬。从14岁学艺至今,藏马大鼓曾是丁加贞糊口的技艺, 也曾为他赢得数以万计的掌声。从清朝末年到现在,这门极具胶东地方特色的说唱艺术已经流传120余年,深受胶东地区人民所喜爱。而如今,这门古老的民间艺 术却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这也正是丁加贞所忧心的,藏马大鼓第四代传人在哪里?
 
  15分钟六次掌声,藏马大鼓受热捧
 
  “藏马大鼓原本叫胶南大鼓,因为发源于藏马山区,就起名为藏马大鼓。藏马大鼓从清末年开始兴起,到现在已经有120多年历史了。”藏马大鼓传承人丁加贞 告诉记者,藏马大鼓最初伴奏乐器只有鼓和板(月牙钢板),后来加入三弦伴奏,演变到现在的形式,类似于茂腔跟快板的合体。表演形式多为一人表演,自唱自 奏,运用方言和衬词的集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点和浓厚的乡土气息。
 
  2014年80岁的丁加贞从儿时就迷上了这门传统艺术,14岁时拜师学艺,成为藏马大鼓第三代传人。《杨家将》《岳飞演义》这些经典的评书段子,通过胶东口音说唱出来,伴以有力的鼓点和清脆的月牙板,极具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尤其受胶东当地群众所喜爱。
 
  丁加贞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后,他加入藏南公社宣传队,只有小学文化的他编写了符合时代特色的《铁姑娘抢锨》《月夜造飞车》等讴歌劳动人民、好人好事的 作品。“有一年,昌潍地区15个县在五莲剧场汇演,我和拉三弦的搭档代表胶南县表演藏马大鼓,15分钟内观众热烈鼓掌六次,创下了当时的纪录。”丁加贞 说,这让他倍受鼓舞,决定把藏马大鼓发扬光大。
土洋PK,电影“败”给大鼓书。
 
  上世纪70年代末,公社宣传队解散,丁加贞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藏马大鼓。于是,他独自一人背着大鼓“转战”乡里。丁加贞的大鼓深受当地老百姓所喜 爱,在那个年代,丁加贞说一晚上大鼓书就能挣10元。“家里三个儿子,全靠我说大鼓书养活了。”对丁加贞来说,藏马大鼓在他经济困难的时候成为赖以糊口的 一门技艺。
  “有一天在山家村说书,晚上正赶上村里放电。那个时候电影是稀罕物 ,一放电影全村老少都去看。我就跟村书记说,要不今晚上就不说了,书记鼓励我继续说。结果,那天晚上电影开演15分钟后就没人看了,全跑来听我说书了!” 丁加贞说,在山家村他足足说了18个晚上,当地老百姓才肯放他走。
 
  在刘梅家村 ,丁加贞也创了奇迹,村里一度最受追捧的29英寸大彩电没人看,都跑去听他说书。“我说书的时候,经常有两三千的观众。”深受乡亲们欢迎,让丁加贞有了说下去的动力。
 
  感慨后继无人 ,但放不下创新
 
  说起当年凭借一副好嗓子和大鼓闯天下的“往事”,丁加贞依然十分兴奋。而说到藏马大鼓的未来,他告诉记者,他觉得这项地方曲艺未来很渺茫。2006年, 藏马大鼓成为原胶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丁加贞是唯一的传承人。在丁加贞看来,虽然被评为了非遗,但是这项传统曲艺仍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前几年,曾有 几个年轻人来找我学,但是可惜的是我能看出来他们并不是真心喜欢这门曲艺,所以我让他们都回去了。传承人的身份让我感觉责任重大,但是很遗憾到现在我也没 有找到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2014年十一小长假期间,海上世园会渔家院子开放,黄岛区旅游局邀请了丁加贞前去表演助兴。“以我的身体状况,参加这样的表演只会越来越少了。等到哪 天我再也表演不动了,想要再听到藏马大鼓就难了。”说到这,丁加贞坐不住了,他从屋里拿出大鼓、月牙钢板,为记者表演了一段。
 
  虽然藏马大鼓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丁加贞并没有放弃对传统曲艺的创新,“除了单人表演的形式,我想要在表演中再加一鼓一人,类似与二人转这样的两个人表演的形式,这样表演效果应该会更好。”

最新热点

更多

孔雀石成收藏热门 两公斤原石可卖到两万多

颜色媲美孔雀羽毛上绿色斑点的孔雀石,近年来成为奇石...[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北京地铁告别两元随便坐时代

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详细]

济州岛有望允许中国游客租车自驾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作为最受中国游...[详细]

湖南发现1596岁杉树王 树洞可容七八人站立(图)

湖南省继永州发现一棵“树中老寿星”千年罗...[详细]

四川|野生熊猫重伤下山 医生缝100多针急救(图)

11月17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发现一只重伤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