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绣娘”当教授别只迈“三寸金莲”
来源:
时间:2014-12-08 11:23:28
12月4日,贵州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实施办法》,力图拓宽贵州原生态文化保护发展途径。
贵州将聘请绣娘、木匠等民间艺人进职校任教……12月4日,贵州省教育厅等部门联合出台《贵州省推进职业院校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创新工作实施办法》,力图拓宽贵州原生态文化保护发展途径。今后,每年将由省教育厅从职教专项经费中安排300万元、省民宗委从省级民族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200万元,用于重点专业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名师工作室建设等。(12月5日《贵阳晚报》)
绣娘、木匠,原本在很多人的眼里是拿不上台面的,这仅仅是一种藏于民间的小营生而已。贵州省能从传授技艺的高度,在制度的铜墙铁壁上“挖开”一扇门,让绣娘和木匠走进来,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个步伐还有点谨小慎微,还有点晃晃悠悠。这就犹如改革中的“三寸金莲”,虽然也在行走之中,但是由于受到了“裹脚布”的制约,走起来有点艰难,也难以走的更远。笔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次实施的新办法,有着不少的“裹脚布”:一是,只有职业院校才能实施;二是,只是兼职教授;三是,只是在学校建立“工作室”。这些“裹脚布”的存在,就会造成一些问题。对于绣娘、木匠这样的传承真的仅仅只能在职业院校进行?这仅仅是职业的需要?兼职教授,也就不是正式教授,这些人在学校里也就是个“临时工”,说好听点是教授,而实际上连普通的老师都不如。而仅仅建立一个工作室,实际上还是没有把这些民间绣娘和木匠当成自己人,他们的工资,他们的福利,他们的保障会和正式的教师有着天壤之别。
既然是改革,不妨让自己的步调再大些,这就需要不给自己缠上“裹脚布”,不给自己弄一个“三寸金莲”。
首先,别只把民间技艺当职业。绣娘和木匠进驻的都是职业院校,这说白了,仅仅把这样的行当当成了赚钱的职业。而这些行当还应该成为爱好。我看完全可以进驻到大学校园,当成兴趣课堂,有兴趣的孩子可以当当绣娘,当当木匠,既可以锻炼心灵手巧的能力,还能为枯燥的校园学习生活增添生机。
其次,别只让民间艺人当兼职。兼职虽然是一种改革后的通融,但是碍于身份的影响,会让他们的发挥受到制约。实际上文化传承、文化保护的事情我们做的还不够。有资料显示,很多民间技艺正以更快的速度在消失。民间艺人得不到重视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如果我们也能在教育系统将这些民间艺人的身份纳入体制之中,对于造诣达到一定高度的,提拔成体制之内的真教授,岂不更好?
让绣娘、木匠等民间艺人成为职业院校的兼职教授,贵州的做法是值得叫好的。但是依然有畏手畏脚的感觉,既然是创新,既然是改革,就不妨让力度再大些,只要有水平,只要有技术,管你是什么身份?都应该能从兼职教授变身真正的教授。
“民间绣娘”当教授别只迈“三寸金莲”,别自己给自己裹上谨小慎微的“裹脚布”。扯掉“裹脚布”才能走的更远、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