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人:应绷紧“艺德”这根弦
来源:
时间:2014-12-09 11:07:30
曲艺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灵活简便、生命力强是曲艺的生态特征。在我国,几乎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曲艺。
曲艺是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灵活简便、生命力强是曲艺的生态特征。在我国,几乎有人群的地方就有曲艺。据中国曲协调查,到2013年底,全国民营曲艺团体有3000多家,原为国有的70余家曲艺团队大部分经过转企改制,加上民间职业艺人,全国曲艺从业人员最少有25万余众。无论是“转企”之后的曲艺工作者,还是新生的民间职业艺人,大多数曲艺工作者都在摸爬滚打中练就了一套过硬本领,能在文化市场上找到用武之地并大显身手,促成了当下曲艺演出市场异常活跃、部分说唱艺人收入不菲的局面。在培育了曲艺演出市场和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的同时,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值得关注。
艺术追求不分体制内外
一些自诩为“体制外、非主流”的曲艺人,背离了崇德尚艺的优秀传统,回归到了“卖艺赚钱”的江湖旧路,演出内容庸俗不堪、低级下流,甚至以自我矮化换取廉价的笑声;有些常年在小剧场从事商演的职业艺人不思进取,缺少追求,或借用传统形式的老套路,加点儿时尚的笑料取悦观众,或拼凑一些网络笑话,以碎片式表达哗众取宠,造成当下曲艺有演出缺作品,有娱乐缺内容,有市场缺美誉的不正常境况;也有少数艺人赚到些钱便自我膨胀,以为自己是江湖好汉,台上台下毫无约束,口无遮拦随意宣泄不良情绪;甚至有个别颇具才气的中青年艺人胸无大志,自轻自贱、自暴自弃、滑向了涉黄、涉赌、涉毒违法乱纪的泥沼,严重损害了曲艺工作者的名声,令人惋惜。
出现这些现象,并非市场之过,而是一些曲艺从业者在自我价值认知上产生误区,放弃了从艺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正确价值追求所致。虽然目前这些不良倾向还不至于影响曲艺发展的主流,但也不可忽视,应该防微杜渐、积极引导,以正确的文艺价值观引领生存在不同体制内的曲艺工作者,自觉坚持文艺方向,坚持艺术标准,坚持向上、向善、走正路的价值追求。
其实,演艺圈里常说的“体制内”与“体制外”不过是现行体制下人事管理制度的一种区别,实在与艺术追求无关,更不能代表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属性。就演艺从业者的本质而言,无论是工作在国营和民营艺术团体的人,还是自由从业者,都是从事现代服务业的文艺工作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更不能代表艺术水准的优劣。作为观众的审美对象,所有演艺人员都要树立正确的文化担当意识,都有责任和义务向观众传递向上、向善的正能量、正趣味,这既是对艺术负责,对社会文明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因此,进入市场的曲艺从业者无论“火”到了什么程度,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自觉树立正确的艺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