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奇葆为海派曲艺传承发展支招

来源:
时间:2014-12-16 11:09:06

今天,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来到上海沪剧院考察调研,并为沪剧传承发展支了几招。其中,大力推广上海方言,打好沪剧群众基础的观点,更是震聋发聩。


  今天,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来到上海沪剧院考察调研,并为沪剧传承发展支了几招。其中,大力推广上海方言,打好沪剧群众基础的观点,更是震聋发聩。
 
  沪剧流行渊源于上海浦东的民歌东乡调,后采用文明戏的演出形式,发展成为小型舞台剧“申曲”。1941年上海沪剧社成立,申曲正式改称沪剧。到了2006年,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我们上海地区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戏曲之一。
 
  早在今年9月,刘奇葆部长就体现出了对中国传统戏曲发展传承的关心之情.在北京做调研的时候,他就指出要"推动戏曲艺术活起来、传下去。"各位网友一定好奇了,刘部长在上海沪剧院给“阿拉”沪剧支了啥招呢?
 
  支招之一:定好发展方向练好外功
 
  据东方网获取的独家消息,刘部长一行来到上海沪剧院的时候,沪剧演员正在排练厅里排演着新编沪剧《邓世昌》,熟悉“阿拉”沪剧的朋友们一定晓得,《邓世昌》这部作品很贴近今年甲午120周年和首个国家公祭日的时代环境哦,自首演以来,市场反映叫好又叫座。在刘部长看完排练以后,刘奇葆部长说,“现在是《邓世昌》演出的大好时机,沪剧现实题材作品比较多,这是你们的传统,是你们重要的特点,要继承下去,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会越来越好。”
 
  刘部长指出沪剧要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方向,指出沪剧未来发展的发力方向。“贴近现实”正是我们沪剧创作的优势所在,此招可谓是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支招之二:做好人才培养练好内功
 
  不得不提的是,刘部长还特别重视我们沪剧的人才培养,沪剧的传承。他指出“戏校要增加师资力量,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骨干演员不演戏了,可以聘请去戏校,保持全额工资,没有退休也可以去。人才经学校培养之后,院团自己再培养、发展。”
 
  刘部长建议把骨干演员投回教育一线,这不但有利于沪剧后备力量的培养,也使得骨干演员能够“教学相长”,进步一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准。一旦形成这样的良性循环,沪剧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将沪剧发扬光大。
 
  支招三:推广上海方言打好群众基础
 
  鱼无水不生,沪剧要是没有了上海话这个方言基础,那就会失去观众基础。刘部长要求推广沪语,正是点明了鱼与水的关系,振聋发聩。
 
  此外,刘奇葆一行还调研了上海京剧院。

最新热点

更多

小众烟草卡成收藏金矿(图)

黑白堆叠、有些褪色发黄……一张张宛如照片、拥有百年...[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中国农民造出“喜洋洋”潜艇惊外媒:成本仅3万

【环球军事报道】据法新社12月1日报道,丹江...[详细]

北京地铁告别两元随便坐时代

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详细]

济州岛有望允许中国游客租车自驾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作为最受中国游...[详细]

湖南发现1596岁杉树王 树洞可容七八人站立(图)

湖南省继永州发现一棵“树中老寿星”千年罗...[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