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从善:两片铜板传递鲁韵津情

来源:
时间:2014-12-19 09:23:56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储从善像他表演的山东快书里的武二郎一般,身材魁梧,粗眉大眼,然而眉宇之间却透着点幽默。


  山东快书,一种原本源于山东临清、济宁、菏泽、兖州一带的传统曲艺形式,在山东快书“高派”艺术创始人高元钧将其带至天津后,便在天津生根发芽。在高元钧故去后,离开山东土壤的山东快书却并未凋零,在这期间一个人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他即兴创作表演的山东快书不仅丰富了山东快书的内容和形式,而且让山东快书在天津开枝散叶,他便是高元钧的弟子、山东快书表演艺术家储从善。近日,记者前往储从善家中,对其进行了独家专访。
 
  受父兄熏陶结缘领路人
 
  “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储从善像他表演的山东快书里的武二郎一般,身材魁梧,粗眉大眼,然而眉宇之间却透着点幽默。他不仅身材高大,养的鱼个头也不小,客厅中养的几条锦鲤每个都有一臂长,它们在水中翻转身体,腾起水花,像它们的主人一样粗犷而又有灵性。储从善稳坐在沙发上,背后挂着他1961年参军时全家的合影,开口后虽然说的都是山东快书的事,但从他的口音中你能判辨出他是地地道道的天津人。说到为何走上曲艺这条道路,他回头指了指相片说道:“这和我父亲、三个哥哥有很大的关系。”
 
    1945年,储从善出生于武清区豆张庄乡,5岁随父母迁居东丽区幺六桥村。储从善是家里的老幺,上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从小他表现出极强的表演欲望。母亲带他去姥姥家,他表演的小节目总是将姥姥逗得前仰后合。姥姥总是喊着他的小名说道:“疙瘩,再唱一个。”他就拿起姥姥的拐杖,学着《刘巧儿》里王寿昌的样子唱道:“王寿昌我今年五十八……”储从善说,自己能走上曲艺这条路,与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当时,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在村里的花会表演队担任角色,他父亲没事时就爱看《三国演义》听评书,在这种氛围下,他很早就接触到了曲艺。储从善第一次接触山东快书完全是受兄长的影响。有一年,储从善的大哥被评为水利战线的模范,来市里开完会后,他带回去一付山东快书板。打着那付快书板,储从善跟哥哥学会了山东快书《柿子筐》和《扑克迷》,即使现在他打起板来,依然能将这两段唱下去。之后,他父亲不知花了多少钱从市里买了一台旧收音机,储从善说那时的收音机还要插在电源上,里边的灯显示信号的强弱。正是在那个不起眼的收音机中,储从善接触到了京东大鼓、相声、山东快书……他说那台收音机对他的影响非常大,给了他知识和力量,伴他走过了整个童年。
 
  1958年,天津市曲艺团和话剧团的很多老同志被下放农村劳动,储从善家里也住进了一瘦一胖两个陌生人,这两人不是别人,正是相声大师马三立和赵佩茹。“当时我年纪小,加上当时对他们不怎么宣传,我根本不知道他们有多伟大,只知道他们是说相声的。”虽然对这两人的名声不甚了解,储从善一家待他们却如贵宾,知道他们有泡脚的习惯,时常热了水给他们用,平时逮了鱼虾或是贴了饽饽,都会喊他们一块吃。由于储从善时常在学校里表演节目,马三立、赵佩茹也时不时教给他一两个相声小段。这段时间,储从善虽然没有跟随两位大师系统地学习曲艺,但朝夕相处潜移默化之间,他们一点点影响着储从善。储从善表现出来的过人天分也被马三立和赵佩茹看在眼里,觉着他是一棵曲艺的苗子。调回市里之前,他们就向储从善的父亲表示,想收储从善为徒。储从善指着相片中的父亲说道:“马三立就跟父亲说‘储大爷,您儿子挺聪明的,让他给我当徒弟吧’。赵佩茹则说‘我没儿子,让他给我当义子吧’。”就这样,赵佩茹成了储从善的义父,储从善也被他带到了市里。
 
  名师堆中长大  军营里受锤炼
 
  1960年2月,储从善考上了天津市曲艺团。采访时,在珍藏的资料中,他找出了那张入学通知书,已经发黄发皱的纸张上写着报到的日期和地址,而这张纸也决定了储从善以后的人生道路。
 
  储从善说自己是在巨人堆里长大的。先是受马三立和赵佩茹的言传身教,之后又受到相声大师张寿臣和郭荣启的亲传。在初到市里的日子,储从善便住在义父赵佩茹家里,而赵家人也从未将他当外人看。“他们真将我当成亲儿子,吃住都在一起,晚上睡觉,两个姐姐床铺之间搭个行军床就是我的被窝。”在受教张寿臣的时候,储从善更是和张寿臣吃住在一屋。每周的星期六,储从善将张寿臣送回家,到了星期一,他又将张寿臣从贵阳路住处接到天津市曲艺团。郭荣启不仅教给他相声,还带他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求教侯宝林,只因侯宝林外出演出而未能见到。之后,他又与来天津演出的高元钧结下了师徒之缘。在这些大师的熏陶之下,储从善进步迅速。进入天津曲艺团不久,在剧场说相声时,储从善说了一段《琼林宴》,观众纷纷要求他再来一段,以至于报幕员上来跟观众解释说,这个学员刚进入曲艺团不久,还没有学相声小段,以后有机会再表演。
 
  1961年,南京军区前线歌舞团招人,储从善的义父赵佩茹将他介绍了过去。入伍之后,在江苏省军民联欢会上,储从善表演的《黄鹤楼》引起了很大反响。演出后,《霓虹灯下的哨兵》的作者沈西蒙直夸:“天津小储相声说得好。”从此他便落下了一个“天津小储”的名号。1962年,储从善随部队到了浙江温州、金华等地。当时正值酷暑,温度时常达到四十来度,这让作为北方人的储从善备受煎熬,身上长满了痱子,用他的话说就是“大痱子、小痱子、祖宗三代的痱子都在身上长出来了”。天气即使再热,储从善也深入官兵当中,了解他们的生活,写成段子在节目中演出。开始时,储从善都是说老同志编好的段子,后来一位老同志便对他说:“小储你也来编。”储从善忙说自己不会。老同志则说道:“不会也编,四句也行,六句也行,慢慢来。”储从善就一点点地学,一点点地编,这为他日后即编即演的表演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65年年末,储从善在广西南宁整训了三个月,于1966年初奔赴越南参战慰问团。在前线,储从善不仅慰问演出,有时也跟着队友抓俘虏、缴获战利品。储从善所在的部队是炮兵,打中美国飞机后,飞机往往不会当时落下,而是滑出十几里外才坠落。他们时常顺着天空中飞机的尾气,跑出十几里山路,找到飞机并将有价值的物资抬回来。有次行动甚至持续了几个昼夜,没东西吃了,他们便摘树上的木瓜吃。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储从善创作出来的段子更能写出战士的心声,受到他们的欢迎。“我听老同志说,有些战士牺牲了,口袋中还揣着我们写的快板段子。”由此,储从善才明白,自己写的那些段子竟然如此鼓舞战士,而他也由此知道,曲艺就是文艺战线上的一把匕首,它要快而准地表达战士的心声,很多段子可能说完就完了,但一定要让战士感到鼓舞。
 
  表演“新奇特” 收徒不马虎
 
    1973年,储从善转业回到天津市曲艺团。在演出过程中,储从善发现相声表演并不能发挥自己爱编爱唱的特点,而曲艺团的领导也认为他的身形、嗓音各方面都符合唱山东快板。进入八十年代,储从善基本不再说相声了,全身心投入到了山东快书的创作和演出中。尽管很多人都表示,希望储从善跟自己搭档说相声,但储从善并没有为了钱而改行,他说自己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宁愿清贫和孤独也要将山东快书说出名堂来。
 
  储从善将自己的表演风格概括为“新奇特”——新颖、出奇、特别,表演中不仅有说有唱,还将相声的技巧用在快书的表演上。“我表演山东快书没有固定模式,我说了二十年相声和三十年的山东快书,我将两者融合在一起,从创作到表演,只要艺术需要,我都引进来。”演出山东快书时,上场的几个动作都是储从善精心设计的,从体态到眼神再到声音,都有别致的设计,一套动作做下来就能引得观众鼓掌喝彩。储从善说着便站起来,铜板一打,他就进入了自己的世界,身后的鱼缸、桌椅似乎也成了他舞台的一部分。
 
  近些年来,储从善参加了一系列的演出活动,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北到黑龙江,南到海南岛,西到新疆,东到上海,全国各地除了西藏没去,我基本都跑到了。”天津的重要工程他都会去参加慰问,他连续十年参加“海河情”慰问演出,这些演出则集中体现了他即编即演的艺术特色。“走到一个地方我就说一段,我没有稿子,别人给我介绍当地的情况,比如这个区的产值、产品、人口,我就在心里构思。中午吃饭时,我一般就很少吃了,将构思好的段子记下来,有时用笔,有时用脑子。吃完饭一点了,二点开演时,我就能说一段关于当地的快书。”
 
  1996年11月,储从善去蓟县进行抗洪救灾慰问,他连续五天演了五场节目,而每一场节目的段子都是新写的。储从善说这全面考验一个演员素质、记忆力以及应变能力。“你写的段子还要有仄韵,表演时还要生动,虽然是临时编写的,但表演出来要让观众感觉不出生涩感。现编现演的段子的好处就是,你在掏心窝子说他们身边的事情,这样才能达到感染观众的艺术效果。”
 
  在全国同龄的山东快书演员中,储从善算得上是佼佼者,如何将山东快书更好地传承下去,成了他时常思考的问题。现在已经有几个学生跟着他学习山东快书,比如东丽文化馆的杨丽、蚌埠文工团的迟云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人希望拜在他的门下学习山东快书,有些人甚至一进门就磕头拜师,但直到现在储从善还没有收一个正式的徒弟。“很多学生都催我收他们,但我怕他们花钱,一说花钱我就舍不得。他们来了,我先问他们生活怎么样,工资怎么样,我不收钱也不收礼。他们来了我教他们,他们有什么段子,我也可以给改,有演出机会,我也尽可能让他们演,就是希望山东快书能在天津传承下去。”
 
      对于收徒一事,储从善说自己以后肯定会收,但拜师仪式会一切从简,不请吃喝,让徒弟单位派个人念一念祝贺词就行了。对徒弟的选择上,储从善也相当严苛,他说收徒弟是一个互相考察的事情,不仅是徒弟选老师,也是老师挑徒弟。对于太想出名的人,储从善表示不支持,他说想出名不是坏事,但要随其自然,即使勉强成了他的徒弟,出点小名,没有自己的东西,最终也不能长久。学生每次来的时候,储从善都会给他们说个没完没了,既有技艺上的传授也有为人处事上的要求,有时他爱人也看不下去了,便过来劝他别像训孩子那样说他们。储从善说,他恨不得这些学生都能尽快成长起来,能够独挡一面。他时常教导学生们要心里“长牙”,出去演出时要能把观众“咬”住,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最新热点

更多

收藏印花税票可从本地品种入手(图)

市场行家建议,印花税票无论新旧都有收藏价值,新手可...[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不动产登记条例料将年内出台 为“以房反腐”铺路

国土资源部方面表示,广受关注的不动产统一...[详细]

中国农民造出“喜洋洋”潜艇惊外媒:成本仅3万

【环球军事报道】据法新社12月1日报道,丹江...[详细]

北京地铁告别两元随便坐时代

北京市公共交通价格调整将于12月28日起实施...[详细]

济州岛有望允许中国游客租车自驾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作为最受中国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