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镜头一窥——读江月摄影集《天高路远》有感

来源:
时间:2014-10-08 10:43:47

  和很多人一样,我们是城市出生、城市长大的人,然后上学、工作,最多换个城市。偶尔出游郊外,都算是野趣了。这种活法就像《海上钢琴师...


  和很多人一样,我们是城市出生、城市长大的人,然后上学、工作,最多换个城市。偶尔出游郊外,都算是“野趣”了。这种活法就像《海上钢琴师》中的主角,几十年全在船上度过,自己看来是富丽堂皇,其实就是一叶扁舟飘荡在凄风苦雨之中。城市是我们的母体,是一个再创造的世界,我们总是先知道山,再看到山的样子;先读到爱情小说,再学着如何去爱人。每个人都像是靠营养液供养的植物,硕大、光鲜,无度地膨胀,打开看才发现空洞、无味,或者满是虫蛆。那种不经过滤的真挚感情呢,那种发自肺腑、颤在心房,酸在鼻翼、不吐不快的感情,都去哪儿了?
 
  路遥有一次提起黄土高坡,他说:“初春的时候走在山里,满目黄土,忽然峰回路转,崖上立了一枝粉红色的桃花,这时候,眼泪就流了下来。”我没有去过西北,只能凭借这一点点书里的描述去想象,汹涌澎湃的黄色中那一点点骄傲的粉红,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景色。直到一个雨夜,一页页看完了江月的摄影集《天高路远》,突然间,很多心里的、梦里的图像一下子清晰起来,心里有些东西似乎在蠢蠢欲动,又好像尘土飞扬中一扇门被打开了。那些景致阔达、壮美、旖旎、隽秀,那些人物青涩、通透、懵懂、温柔,我不懂摄影,连门外汉都算不上,但却被这些照片深深打动着。美大概就是这样吧,不用描述、不用想象,一看见就明白了。
 
  若是细细看下去,影集撩动人心的地方还在于它是如此之“真”,不落俗套,全无矫情。照片里的江南,不是小桥流水人家、花稠雨密的江南,而是苔藓爬满石阶,江上升起烟霞,橹击水、藕出泥,一种韶光流逝的面貌;照片里的西北,不是牧草萋萋或者荒凉无望的西北,而是城楼一角听钟鼓,树坑土堆里安身立命,生命力极强,却也极安静,有一种不事张扬的坚定。这些都是它们本来的样子,用镜头摒弃了虚假的诗意,冲破了认知的模式,还原一个赤条条的世界。
 
  更深一步说,它们又是“善”的,善是世界观,就是判断什么才是好。比起古代人,现代人只知道炫耀,而不知行善与享福。真正的行善与享福,大概是像李之仪在《鹧鸪天》里说的:“随定我,小兰堂。金盆盛水绕牙床。时时浸手心头熨,受尽无人知处凉。”夏天哪里最凉快,在高粱地头,在厨房门口,能在炎炎夏日里“受尽无人知处凉”才是善、才是福。看那井边嬉闹的孩童,侧脸相望的夫妻,沉静从容的行人,他们悠游自如,旁若无人,专注地投入到当下的生活中。这一幕幕无人知晓的清福和大善被作者的慧眼捕捉下来,像一缕清新的风,让过惯了城市生活的我们,体验到从未有过的透彻与凉爽,方才察觉,福与善是苦求不来的,应如是降伏其心。这种动人,胜在格局、胜在世界观、胜在对人的悲悯与爱。
 
  镜头是魔法棒,镜头是乌托邦,看上去似乎只是记录了一些美的瞬间,但是这种美褪去了多余的华丽,也褪去了多余的悲哀,显露出生存的大义,帮我们从被迫的人生里争取一些主动,升华一些自由。借你镜头一窥,已经足够了。

最新热点

更多

刘小东艺术市场分析 《违章》再创新纪录

  当代社会的生存风景  在2014年10月5日举行的香...[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十一长假再来袭 出游计划要周密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国庆长假约而至,...[详细]

网评中国最宜居十大城市

日前,有网络媒体评出了中国最宜居的十...[详细]

风雅在民间:游历老残眼中的济南

  初识山东济南,是从读《老残游记》开始...[详细]

瓷砖保养方法大全 做持家有道的小管家

  小资情调十足的卫浴空间,白色暗花的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