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嘉琪和他的摄影故事

来源:
时间:2014-11-20 10:18:09

2014年11月初,“聚焦美丽中国”首届全国群众摄影交流展在天津博物馆举行。


  2014年11月初,“聚焦美丽中国”首届全国群众摄影交流展在天津博物馆举行。中国新闻摄影协会会员、市艺术摄影学会会员、市摄影家协会会员、新华社签约摄影师、区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刘嘉琪凭借作品《金秋十月》荣获二等奖。画面中,在秋日坝上的萧瑟中,肥硕的羊群正徐徐向前。构图、用光、色彩恰到好处,让静止的图片灵动有加。
 
  说起刘嘉琪的摄影之路,要从8岁那年亲戚带回的苏联基辅135相机说起。因为那台相机,他与摄影结缘,从颐和园、香山拍起,从给同学、知识青年拍纪念照开始,一路追寻历史的记忆。1979年冬,一场大雪降临津门,刘嘉琪在河西商场门前一待就是半天,扫地的、骑自行车的、顶风冒雪的行人,空旷的马路、飞扬的雪花都进入他的镜头。从那时起,刘嘉琪就感到“越是恶劣的天气,越能拍出好的作品”。于是,他蹚着齐腰深的水拍雨中节奏;踩着过膝的大雪在黄土高原行走;极寒的天气蹲在沟壑里守候日出……2010年1月3日晚上下起了雪,刘嘉琪辗转难眠,凌晨3点他骑着自行车从小海地的家里出发,凌晨5点骑到海光寺,跟在环卫工人身后,记录他们大雪中的辛苦。回家时,大雪阻路,他推着自行车一步一步直到中午才回到家。到家后,他立即给新华社投稿,当天,这组《大雪降津门》的新闻成为各大媒体的通稿,被人民网、中央人民政府网、新华每日电讯等多家国家级媒体转载采用,并被中央电视台二套采用。
 
  刘嘉琪说,一个摄影者要努力去发现题材,用手中的相机记录时代,不能留下空白。那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得知台胞回津的消息,刘嘉琪骑着自行车赶到机场,拍摄到两岸骨肉团圆时感人的画面,《两岸情深》获得了天津市第五届新闻影展二等奖(一等奖空缺)和本市首届社区文化摄影金奖。修中环线、挖墙子河、海河清淤泥……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刘嘉琪用镜头记录着津城发展的脚步,泛黄的照片诉说着不能淡忘的历史。因为用心,所以记忆深刻。说起往日拍摄的作品,刘嘉琪如数家珍,对很多照片的时间、地点、情景更是娓娓道来,每一幅作品背后的故事都清晰生动,其中的苦与乐,只有摄影者本身才能深切体会吧。
 
  自年轻迷上摄影后,刘嘉琪始终热爱人文摄影,喜欢捕捉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始终将视角对准最朴实的民众。他走进内蒙古草原,南下广西百色,深入云南元阳,定格少数民族风土人情;他拍冬天赤脚的孩子、凌晨赶集的百姓、震后新的映秀、新年的狂欢,追寻时空的变化。那一年的正月初二,华北地区普降大雪,正月初三,刘嘉琪与影友就踏上了西去的列车。接下来,大雪封山,他们就在正月的黄土高原上徒步行进多天,拍摄婚丧嫁娶,拍摄黄河的壮观,成为了珍贵的记忆。“那真是走一路拍一路,唢呐、羊皮袄、婚嫁,特别有地方特色”。刘嘉琪对陕北、对黄土高原有着深厚的感情。他被陕北民风所吸引,这些年,几上黄土高原,拍摄了大量的民俗组照。一次,看见路边放鞭炮,刘嘉琪心里一动,和影友们跟着放炮的人们拐进了村里,果然是有一家人办婚事。刘嘉琪用相机记录下婚礼和其中忙碌的人们。得知新郎的爷爷奶奶从来没合过影,刘嘉琪主动为他们拍照。两位老人很羞涩,离得很远,忽然,一个顽皮的孙辈在身后把爷爷的一只手搭在奶奶的肩上,老两口一下子又是笑又是不好意思。刘嘉琪捕捉到老两口的表情,按下了快门。这张《真难为情》荣获了2012年市第十六届群星奖摄影金奖,同年荣获全国第十六届群星奖摄影银奖。如今,每年春节去陕北拍片成为他雷打不动的计划。“陕北的年味儿特别浓,人们辛苦劳作一年,到了春节特别热闹,慰劳自己,正月里载歌载舞,能拍到很多有地域特色的、百姓最朴实生活的画面。”
 
  最近,刘嘉琪正在整理几十年来拍摄的作品,按年代和题材一一归类,几大纸箱的照片和底片,足有几万张。很多时候,他都是拿着放大镜看那些底片,触摸过往,重温记忆里让他感动的点点滴滴。刘嘉琪说,用镜头记录时代,是摄影人的一种责任。

最新热点

更多

济南投资者4个月收益翻两番:像炒股一样炒邮票

近期股市一路看涨,吸引不少投资者入市,很多人或许还...[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湖南发现1596岁杉树王 树洞可容七八人站立(图)

湖南省继永州发现一棵“树中老寿星”千年罗...[详细]

四川|野生熊猫重伤下山 医生缝100多针急救(图)

11月17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发现一只重伤熊...[详细]

8旬老汉赤脚70年 称鞋子是一种束缚

而在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8组,就有一位已经85...[详细]

江西德兴市民路边种菜 绿化带成“菜园子”

 2014年11月2日,江西德兴,小吴园南和聚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