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行歌坐月》聆听千年天籁

来源:
时间:2014-11-27 10:15:47

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是根据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珠郎娘美》改编创作。


  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是根据流传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侗族民间文学国家级非遗《珠郎娘美》改编创作。据悉,明年1月8日,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即将在国家大剧院隆重上演。
 
  “天籁之音”唤起来自祖先的记忆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黔东南州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有“天籁之音”的美称。今天,古代文明遗存正在与现代文明迎面相撞,人们已经失去了太多来自祖先的记忆。行歌坐月是侗族青年男女交际和恋爱活动方式,又称行歌坐夜和坐妹侗语称“鸟蓊”,在不同地区又分别称为玩山或走寨。青年男女在劳动之余,三五成群,相约在坡上、树下对唱情歌。走寨又称走姑娘,盛行于侗族地区南部。姑娘们结伴在屋中纺纱、做针线,客寨青年男子携带乐器前来伴奏对唱。通过唱歌,互相倾吐爱情。情深时,男女换记(送礼物)定情,约为夫妻。该剧生动地讲述了被誉为“侗族歌仙”的娘美与侗族小伙珠郎的真实爱情故事。
 
  国乐与非遗文化紧密融合
 
  侗族大歌音乐诗剧《行歌坐月》用国乐与侗族大歌创新融合这一立体形象来解读、诠释、记忆、宣传保护侗族音乐文化,更是一次历史文化遗存艺术手段的创新,更是全面展现、记载侗族音乐的宏大工程。该剧是侗族有史以来最大的剧目,是首个登上国家大剧院的侗族大歌题材剧目。

最新热点

更多

熊猫初打币亮相就卖光

1公斤金币正面图案1公斤金币背面图案本报讯 (记者 ...[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济州岛有望允许中国游客租车自驾

据韩国亚洲经济中文网报道,作为最受中国游...[详细]

湖南发现1596岁杉树王 树洞可容七八人站立(图)

湖南省继永州发现一棵“树中老寿星”千年罗...[详细]

四川|野生熊猫重伤下山 医生缝100多针急救(图)

11月17日,青川唐家河保护区发现一只重伤熊...[详细]

8旬老汉赤脚70年 称鞋子是一种束缚

而在启东市南阳镇富兴村8组,就有一位已经8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