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大师王一君-探索永不停歇
来源:
时间:2014-12-16 10:09:53
王一君生于1969年,在全国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是最年轻的一位,是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王一君,作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应该是功成名就,坐享其成,但他从没有停下探索者的脚步。
进入2014年,王一君在繁忙的创作任务中,完成了几件开创淄川乃至淄博文化先河的大事。位于北京的中国陶瓷大师联盟是全国陶瓷大师的精神家园,由联盟主办、汇集国内40人56件陶瓷大师精品在法国罗浮宫展出后引起世界轰动。对于这些精品,好多是第一次面世,如何使这些精品让国内观众一饱眼福?王一君找到中国陶瓷大师联盟,将首次展览权赢回在淄博。9月29日,这些精品在山东省陶瓷工艺产业基地淄川区昆仑镇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向广大市民亮相。400多平方米的展室内,每天人头攒动,半个月时间,观众达上万人次。中华文化促进会汇集了艺术界各业精英,今年9月,淄川区中华文化促进会成立前夕,当淄川区领导找到王一君,能否将淄川区中华文化促进会办公室设在他的弘蕴堂时,王一君爽快的答应了,并积极参与筹备工作,9月9日,淄川区中华文化促进会正式揭牌,王一君当选为常务副会长,承担了一些日常性工作。1954年建立国营淄博瓷厂,后来破产重组。依托淄博瓷厂创立的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是一处集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的文创平台,今年10月在这里举办了淄川区首届文化创意博览会。离文博会开幕还有10天时间,王一君接到通知,要他在1954陶瓷文化创意园布设常设展室。面对3层450平方米的房屋,王一君边设计边施工,打造成别具一格艺术空间,不仅赢得各界人士好评,并首次收下了两名弟子。
王一君生于1969年,在全国的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中是最年轻的一位,是中国陶协刻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刻瓷艺术创新评比评委、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今年5月,又荣获山东省第二批齐鲁文化之星。
王一君出生在淄博瓷厂陶瓷世家里,从孩提时代,就用陶泥制成各种“作品”,晾干后,悄悄的放进窑里烧制。少年时代的悟性,耳濡目染的熏陶,牵动着他的发展方向,高中毕业考取了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毕业后,便一头扎进了陶瓷艺术的海洋。
“不识规矩门外汉,泥于窠臼是半残”。王一君博览群书、爱好广泛,不仅执迷于刻瓷,还对绘画、陶艺也有很深的造诣和探究。他主张艺术是相通的,艺术创作应是创新举措,没有新意的雷同之作,便没有存在的价值,正所谓“同则无继”。创新性思维,必须是定位于人们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价值大框架基础上的突破性举措。“创新”是“完善”和“发现”的过程,是继承中的“革新”和“批判”。
尽管王一君的头衔很多,但是他待人非常谦虚和热情,王一君的外表飘逸的发束,让人没有另类的感觉。反而透着艺术家的气质,欣赏王一君的作品让人感到睹物结思、缘物抒情、豪迈中现潇洒、婉媚处见劲利的艺术风格。刻瓷作品《韶光》获得2002年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特等奖,《韶光》从材质、器形、釉面等方面,都是自己喷釉,自己找窑炉,对比窑炉的烧成温度、曲线等,反复进行试验,解决好胎质、器形、釉面后,再把刻瓷融合起来。2008年获第五届中国陶瓷产品设计大赛金奖的鲁青瓷《萌者尽达》,从《礼记》中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把中国人的生命意识、自然情怀与陶瓷语言完美结合,充满了灵动之气。
正是因为强调和追求艺术的个性和思想,王一君的作品往往出人意料,让人眼睛一亮,心里为之一震。多年来,王一君坚持工艺手段和造型都是自己做,不管是刻瓷、彩绘还是陶艺,一定自觉按照系统综合的原则来处理。无论是材质和釉面的搭配,造型和彩绘的结合,王一君都要在创作中体现创作者本身的“角色意识”。这种创新的思维使他的作品首次突破山东工艺美术的全国最高奖项纪录,荣获“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特等奖”,并屡获全国金奖。外交部礼宾司还专门聘请王一君为国家领导人出访提供16寸的刻瓷艺术作品,赠送给外国首脑。
2010年淄博陶博会期间,王一君鲁青瓷刻瓷专场拍卖会成为本次陶博会的一大亮点。拍卖会作品全部是王一君鲁青瓷作品,淄博第一次大师个人作品拍卖会,分外引人注目,现场座无虚席。最终,亮相拍卖会的31件作品,拍出30件,成交总额为92.5万元。其中,作品鹿头尊《乐水乐山》,以40万元的高价成交。
“创作过程中最大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面对成就,王一君永不满足。他从容淡定地说,自己是幸运的。与前辈们比,他遇上了更好的时代。与同辈们比,他有幸得到更多的荣誉,遇上了越来越多注以欣赏目光的艺术“知音”。唯有怀着感恩的心,积极生活,认真学习,不断拿出优秀作品回报社会,回报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