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医生》:医生与患者的心灵鸡汤
来源:
时间:2014-12-02 10:04:23
《青年医生》与《心术》不同,它更像是一道心灵鸡汤,不光是给患者的,也是给医生自己的,与赵宝刚以往作品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11月18日,赵宝刚导演的新剧《青年医生》在江苏、安徽、北京、天津等四家卫家开播。同时,一部老剧《心术》也在宁夏卫视、北京影视频道又一轮播出,浙江卫视的医生真人秀节目《因为是医生》也聚焦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妇产儿童医院、北京肿瘤医院的几位青年医生的日常工作生活,一时间让人有一种错觉,医疗剧真多,其实新剧就一部而已。
《青年医生》与《心术》不同,它更像是一道心灵鸡汤,不光是给患者的,也是给医生自己的,与赵宝刚以往作品一样,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三个实习医生:一心想写小说的赵冲、八卦的艾小天、学霸邹倚梦来到了西华医院的急诊科,在三个高年资住院医生程俊、欧阳雨露、王博的带领下开始了他们一年的实习生涯,这一群“80后”“90后”的医生在这共同的一年中,开始了蜕变和成长。实习医生和急诊科,这两个关键词让人想起了美剧《实习医生格蕾》和《急诊室的故事》,而《青年医生》的故事中保持了一集一到两个案例的快节奏,也符合当下看美剧长大的观众的欣赏习惯,但剧中的人物则充满了中国特色。
程俊出生于医生世家,他一直奉行的一句话是:把病人当做朋友、亲人、爱人,他在工作中热情、有原则、有主见,在同事与病人中的人缘很好;欧阳雨露是个富二代,从小被寄养在外婆和姨妈家的缘故,她总是有点外冷内热,她做事干练、说话不饶人,理想是离开急诊科,做个专科大夫;王博细心谨慎、技术全面,有点小心眼,曾在竞争住院总时与程俊闹过不愉快;赵冲在父亲的威逼下学的医,而他自己一直想退学从事写作,当他在面对患者不自觉流露出来的同情与感同身受让其他医生充分肯定了他有着当一名好医生的潜质;邹倚梦年幼时得过重病被医生治好了,从此把医生作为人生的志向;艾小天神经大条,经常把人雷得外焦里嫩,有时好心办坏事。
编剧徐萌在谈到这些人物时说,青年医生们面临的是生命的两极,一极是死亡的冷酷、生命的脆弱、疾病的无情;另一极,便是生命的温暖和感动,当医生把患者从死神手里夺回来时的那种感动。青年医生们就是在生命的两极体会着成长。她说:“这如同种子破壳,要遇到所有的艰难,最终建立起超越现实,超越生死,超越利害关系的职业信仰,从而呈现出生命的终极意义,这是人类精神的共同成长。”
如果说医院是个与疾病搏斗的战场,那么急诊科就是这个战场的最前线。赵宝刚说,在这里充斥着呼喊、奔跑与泪水,弥漫着与死神作战后的狼藉、绝望和无助,在这样的环境下,这群青年医生将要面临多么大的压力和挑战,会经历多么严酷的考验和历练。各种情绪在这里得到最大限度的放大,让故事充满了戏剧性,让我们想要表达的情怀更加鲜明。
剧中的两个案例充分体现了主创的意图,一是程俊奶奶手术中出现意外事故,一是患者刘希光因心梗去世案。在前一个案例中,主刀大夫在术后向程俊承认了手术出现了意外,高温的射频刀莫名卡在奶奶身体里,造成了奶奶术后的痛苦,这在他主刀的两千多例手术中从来没有出现过,这位大夫分析这种意外发生的原因是有可能是奶奶原先不想手术以及家属的犹豫影响了他。这种理由乍一听上去“很扯”,但是有时候医学的不确定性就在于医患之间不信任的这种不确定性。刘希光之死则更让人唏嘘,几乎被同时送进急诊科的两位心梗患者,一位选择了信任医生,立即听从医生的建议进行溶栓,在症状更危险的情况下反倒救治过来;另一位患者就是刘希光,在进行心梗诊断检查时,就被患者家属以担心老头受苦为由阻止,确诊后,大夫建议立刻进行支架手术,甚至把已经下班的大夫召回了医院,可患者的儿子刘进又要咨询他认识的心脏科大专家,迟迟做不了手术的决定,这时,刘老先生心脏骤停,抢救无效后死亡。在刘希光死亡后,他的老伴和儿子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一定要把所有的过错都推到医生身上,引发了一系列的纠纷。
这些案例其实都有现实的基础,一位湖南产妇因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发生羊水栓塞死亡,医生担心患者家属闹事,直接从手术室旁门走掉,导致被家属误认为医生处置失当才让产妇死亡,闹得更凶,这一事件引发媒体的多次报道。想必很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的医患关系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这也是《青年医生》的主创们思考的问题。赵宝刚直言不讳:我们的观众,其实等同于患者,他们用患者的眼光去审视剧中的年轻人,从他们身上看到青年医生的热血和激情,更好地建立起对医生乃至对医疗行业的信心,这就是这部戏的责任所在。同时赵宝刚也给医生们树立了一个高的标杆,他们要把所有的患者当成自己的家人,“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青年医生要比普通的年轻人有更多担当和责任。
剧中,没有一个坏医生,也不涉及医生们日常要面对的经费的压力。除了要重新建立医患之间的信任,医生信任患者,患者也信任医生,徐萌也很清楚地知道解决医患矛盾还要进行体制改革、加大投入。她说,目前的医疗体制,不管是患者还是医生,都处在最胶着时期,人口峰值、社会道德缺失,资源配置不均衡,中国的医改正步入深水区。其实这也意味着,未来医疗题材的电视剧可开拓的空间还很大。除了关注医改的现实外,在极致生死面前,人性的书写也会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