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技创作新趋向:有审美意味的杂技
来源:
时间:2014-09-24 12:44:24
杂技是身体技巧的演绎形式。从我国杂技历史上看,纯技巧演绎一直居主流,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杂技走向世界,与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形势下,...
杂技是身体技巧的演绎形式。从我国杂技历史上看,纯技巧演绎一直居主流,但是在改革开放后杂技走向世界,与国际交流越来越多的形势下,我国杂技创作呈现出赋予杂技技巧以内容,表现某种主题的趋向。随着创作的积累,这种创作方法越来越成熟。杂技已经脱离单纯的技巧展示,技巧演绎的形式越来越有审美意味,杂技这种身体语言形式有了内涵,有了所要表达的意象。
3月21日至23日,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新作展演在北京举办。这次展演活动为观众集中展示了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的技术与艺术水平、杂技新作的编创理念与水准。本次展演遴选出的节目形态丰富多彩,有传统节目的形式再现,如《蹬鼓》《软钢丝》,让观众欣赏到重新演绎的杂技本体元素;有道具领先型,如《协奏·黑白狂想·男子技巧》,使观众在领略杂技的奇、险之余感叹道具的力量;有情境铺叙型,如《套马杆的传说》《武空竹》,带领观众进入节目设定的情境,在情境中感受杂技的魅力;有主题讲述型,如《垓下雄风·蹬人》《童梦·独轮车技》,随着演员身体语言的讲述,观众进入到故事的感人情节中;当然还有与观众互动的滑稽节目和小丑的表演。有审美意味的杂技在本次华北五省区市杂技新人新作展演中表现得非常明显。
>> 标题杂技:从纯技巧展示到有内容有情境
在这里谈及有审美意味的杂技,是要说明当下杂技创作在杂技技巧演绎的形式当中更强调其内在的审美意味。杂技这种身体语言形式,正是创作者凭借着技巧的组合、排列,赋予其一定含义,并在舞美、灯光、音乐、服装等舞台元素的烘托下,完成了作品的“形式”,而其作品蕴含的审美意味则依靠观众的审美过程予以获得。
我国杂技界向来自我创新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很强,当改革春风吹来时,杂技人在走向世界的过程当中,看到了国际杂技的另一种形态和创作理念,看到他们的节目不再是纯技巧的展示,而是带有内容、带有情境,是一种有审美意味的形式。这就为他们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于是他们开始了自我摸索和实践,创作带有或情境或意象或简单故事的节目(剧目创作的探索也从此开始),节目的字面形式是通过对节目名称给予主题化阐释再结合技巧名字呈现的,在节目编排上,则围绕这个主题来排列、组合技巧,使之对应主题,形成节目的主题化。这种作品甫一出现,就获得一致好评,于是迅速形成一股潮流,直到今天,它仍然是创作的主流。我国从事杂技理论研究的学者刘斯奇认为这种创作理念是通过杂技节目标题的命名来实现的,他认为可以称之为“标题杂技”。所谓“标题杂技”,是对杂技界出现的以主副标题并用,或以单独的主标题进行命名的一类杂技节目的概括表述。刘斯奇认为,标题杂技节目在保留了类型杂技节目对类型部分表述的同时,增加了对非类型即非技巧部分——或意义、或主题、或立意部分的表述。比如《垓下雄风·蹬人》《童梦·独轮车技》等节目名称。在我看来,“标题杂技”的提法是我国学者对我国杂技创作有审美意味的节目的一种归纳和提炼,这种提炼相当准确地揭示出这类杂技节目的创作理念和特性。同时,我认为,这种命名方式,也提升了节目的审美价值,使纯粹的技巧形式具有了“含义”,进入了艺术境界。当然,节目的创作并不总是追求一个主题,它还可能追求节目的韵味、情境或者节目的技巧极限,等等。总之,创作者都在创作中寻求审美意味的表达,寻求技巧之外的意义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