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后再现老舍画廊

来源:
时间:2015-03-06 15:10:57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是一座小四合院,解放以后老舍先生及其家人一直居住于此,这座小院被老舍夫妇称为“丹柿小院”。

  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
 
  展览时间:2015-02-02 至 2015-03-15
 
  主办单位:中国美术馆
 
  展览场地:13—17号展厅
 
  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丰富胡同19号的老舍故居是一座小四合院,解放以后老舍先生及其家人一直居住于此,这座小院被老舍夫妇称为“丹柿小院”。在“丹柿小院”的堂屋西墙,老舍总是习惯挂上自己收藏的画作,且每隔一些日子就要更换一批。每次,老舍先生都会再度细细品味这些作品,也与来访的友人们一同欣赏交流,这面西墙被大家称作“老舍画廊”。1966年,老舍先生在“文革”中受到迫害,含冤自沉于太平湖,自那以后,“老舍画廊”不复重现。今日,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人民的艺术家——老舍胡絜青藏画展”向我们呈现了老舍、胡絜青夫妇的丰富收藏,也让“老舍画廊 ”终于在半个世纪后再得新生。
 
  提起老舍,你想到的是语文课本上充满诗情画意的那篇《济南的冬天》,还是话剧舞台上述尽世间百态的《茶馆》?“老舍”二字,无疑是中国几代人共同拥有的文化记忆。其实,老舍先生除却“作家”这一身份,还有更多值得关注的地方。这场展览就给观者展现了老舍、胡絜青这对伉俪作为收藏家和艺术家的另一面。
 
  老舍与胡絜青的文心雅兴
 
  老舍出生于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封建王朝的尾声和新时代的曙光碰撞出一段动荡的岁月。在这样动荡年代成长的老舍,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一员,却也带着传统文人的积淀和雅兴。对于一位文人来说,品味艺术似乎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习惯。老舍虽未曾亲自作画,但他对于美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这位“语言大师”,也用他精妙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于美术的看法。老舍曾发表过的关于美术的评介文章有二十余篇之多,他所收藏的画作也多有其自作的题跋,同时,老舍的书法还有着别具一格的清丽雅致。
 
  老舍夫人胡絜青女士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史中可圈可点的一位女画家,这位新时代女性,并未在老舍这位文艺巨子的光环中被淹没。她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先后拜齐白石与于非闇两位大画家为师。师从白石老人之时,不少作品很有白石老人作品韵味。在胡絜青所作扇面《荔枝蚂蚱》上,白石老人题道:“絜青女弟子偶然一挥,足可与予乱真,殊可爱也。”但胡絜青并未就此止步,在她后期的作品中,呈现出的却是与白石老人截然不同的面貌。正如齐白石所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胡絜青学到了齐白石作画的天真与生趣,也学到了于非闇的工致与隽秀,但她将二者有机结合,开创除了独具特色的个人风貌。
 
  老舍与胡絜青二人在生活上相互扶持,在创作中互相提点。这一种琴瑟和鸣的理想状态,在他们身上成为了现实。1961年胡絜青作的一小幅花卉上,老舍题上放翁诗句,在那个久旱逢雨的夏日,这一幅小画像一阵清新的细雨洒入心田,也见证了彼时这对伉俪共有的一份文心雅兴。
 
  老舍为齐白石命题
 
  老舍、胡絜青的收藏始于20世纪30年代,在他们收藏之初,便得到了白石老人的一张佳作。老舍对齐白石的作品倾心已久,通过友人许地山的帮助才终于得到了白石老人的这幅《雏鸡出笼图》。胡絜青带着孩子们由济南辗转至重庆逃难之时,老舍专门叮嘱唯此画一定要守住,于是家中一切家具图书都弃在济南,唯独这张画留了下来。后来,重庆友人间谣传“老舍家有一箱子齐白石”,老舍作《假如我有那么一箱子画》一文风趣回应,文中老舍叙述了曲折求画经历,并说:“这张画是我的宝贝,即使有人拿宋徽宗的鹰和我换,我也不干!”老舍对白石老人的欣赏,对美术的喜爱可见一斑。这张《雏鸡图》一直是老舍夫妇的心头好,日后每每看到这张画,他们都会说:“这是小济出生那年求来的。”仿佛这张画是新生命诞生的贺礼,也是由于女儿的降生才有了求得这张画的幸运。
 
  胡絜青于20世纪40年代初识齐白石,到了50年代正式成为齐白石的入室弟子,此后,老舍夫妇常常是白石老人家中的座上宾。老舍与齐白石一相识即一见如故,老舍开始刻意收藏齐白石的作品,从荣宝斋、和平画店等处自行购买,也从白石老人处求画,当然,都是照例付费的。而关于他们的交往,最广为人知的佐证当属《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张杰作。老舍不时给白石老人出一些画题,如取自苏曼殊诗句的“手摘红樱拜美人”、“芭蕉叶卷抱秋花”等,白石老人都出色地完成了命题,并题上“舍予命予依句作画”等字句,这类命题创作中尤为出色的当属《蛙声十里出山泉》。这一画题取自清代诗人查慎行诗句,近年,由北京画院所藏的齐白石书信手札中可知,此画构思实出自老舍,而齐白石以非凡的领悟能力将其绘于纸上,成就了这一杰作。以画象声,这样的奇思妙想,让人不由拍案叫绝,老舍夫妇与齐白石的交游往事也成为了文坛、艺坛的佳话。
 
  齐白石去世后,老舍作《白石夫子千古》一文以表追思,老舍写道:“白石夫子的功绩在不甘保守,承袭古法而推陈出新,使国画不失其为国画,可是独创了一种新有风格,给国画增添了新的生命力量。”不甘保守,有着传统文人情怀的作家老舍,运用白话这种新文体,推陈出新,使汉语言焕发出新生命力。这种创作上相似的内在追求,或许也是他们互为师友的潜在契机。
 
  老舍夫妇的艺术品位
 
  老舍、胡絜青夫妇的收藏呈现出了他们独特的艺术品位和审美追求,他们的收藏并不追求名家名作,不会花费大价钱去购藏。在他们的收藏中,有不少明清书画,也有很多近现代佳作。总体而言,对于古书画的收藏,他们秉持的是“量力而为”和“唯美”的原则,而近现代的收藏多来自于他们与书画界广泛的交游。
 
  老舍在其收藏的姜筠作《茅屋春雨》上跋道:“姜氏习用此等俗句题画,不若无题。”“姜筠氏作画未脱俗冗,然自然热闹。”可见老舍对这件藏品并非十分满意,但这张虽未“脱俗”却“自然热闹”的画作仍是能带给人审美乐趣的,因此老舍仍将它纳入了自己的藏品之列。
 
  老舍对于书画收藏有着自己独到的眼光。老舍之子舒乙先生提到老舍所藏的李渔书画小砚是古董商人带着众多古玩上门给老舍看时,老舍一眼相中并购下,而这方小砚竟是现在所知李渔唯一存世实物。
 
  中央美院薛永年教授说:“老舍、胡絜青的收藏有着针砭时弊的功效。”的确,老舍夫妇的收藏并没有什么稀世珍宝,但他们的藏品都是依据自己的眼光,根据自己的能力,绝不是为了投机获利,而仅仅是为满足自己的那份审美情怀。这却在不经意间又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视觉财富和对于“收藏”另一个角度的思考。
 
  纵观老舍、胡絜青夫妇近现代的藏品,我们会发现几乎囊括了所有这一时期的重要艺术家,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美术史序列。黄宾虹、林风眠、傅抱石、关山月、吴作人、黄永玉……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显示了老舍夫妇多样化的鉴藏品位,也勾勒出了一幅生动的 20世纪文艺界景观。老舍在他的美术评论文章中,对很多画家进行过点评,这些点评不光有赞美,也有直言不讳的建议和批评。这些意见,对很多艺术家产生了不小的推进作用,也体现了老舍对于美术的见解和与艺术家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最新热点

更多

是她拍走3亿美元的高更油画

近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的油画《你何时出嫁》以3亿...[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北京筹建千亩道德文化主题公园

今年首都文明办还将筹建“道德文化主题公园...[详细]

2014年空气最差10城市河北占7席

数据显示,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详细]

春运大幕今开启 28亿人次“大迁徙”日均7000万

今日,立春,2015年的春运大幕正式拉开。官...[详细]

沈阳的哥归还福建商人20万元玉石

2月1日13时,曹师傅和刚刚从北京坐火车赶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