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土司遗产申遗结果6月揭晓
来源:
时间:2015-04-28 10:00:21
中国土司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项工作已筹备完毕,将于今年6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
记者21日从湖南永顺县举行的中国土司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获悉,中国土司遗产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各项工作已筹备完毕,将于今年6月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进行投票表决。
中国土司遗产于2014年初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提交申遗文本。国家文物局确定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作为中国201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据参与此次申遗工作的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傅晶介绍,13至20世纪,土司分布地区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目前中国记录在案的土司遗存有101处,由于分布广、遗址多,决定了项目必须是“打包”申报。
“此三处土司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傅晶说,“与世界上其他文化遗产相比,罗马帝国遗产体现一致的罗马风格,没有文化多样性,古印加帝国政治制度与我们一样的,但是找不到遗存。中国的土司遗产不仅有多样性的文化历史,还有大量的遗存。”
据悉,永顺老司城遗址和唐崖土司城遗址是土司职级序列中不同等级的土司的治所,海龙屯遗址则是等级最高的土司的军事城堡,三遗址的组合反映了土司制度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具有共同的价值主题和聚落、建筑特点。
记者在老司城遗址看到,整个老司城遗址依山傍水,虽是残垣断壁依然能够分辨出宫殿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等八大功能区。其中,宫殿遗址下的古代排水沟纵横如筋络,历经数百年洪水冲击依然在发挥作用。
土司制度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分封地方首领世袭官职,以统治当地人民的一种特殊政治制度。土家族地区的土司制度始于五代,发展于宋,完备于元、明,终止于清,时间长达8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