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开幕

来源:北京文艺网
时间:2015-08-25 10:15:22

2015年8月23日上午,经过一天半时间紧张而热烈的发言和讨论,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按照预定程序,完成了预定议程,取得了预期成果,圆满结束。

  2015年8月23日上午,经过一天半时间紧张而热烈的发言和讨论,2015第九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按照预定程序,完成了预定议程,取得了预期成果,圆满结束。
 
  本次会议由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组委会、北京中艺美术馆联合主办,主题为“批评的生态”。今年的轮值主席为王端廷,学术主持为彭锋,报名参加本届年会,亦即向《2015中国美术批评家年度批评文集》提交论文的学术委员58人,出席本次会议的共有:鲍栋、陈默、陈孝信、邓平祥、杜曦云、段君、付晓东、高岭、顾丞峰、管郁达、何桂彦、胡斌、冀少峰、贾方舟、李公明、李晓峰、刘淳、刘礼宾、鲁虹、马钦忠、彭德、彭锋、皮道坚、皮力、孙振华、陶咏白、滕宇宁、佟玉洁、王春辰、王端廷、王小箭、王中文、夏可君、杨卫、殷双喜、俞可、张光华、郑工、郑荔、郑娜,特邀嘉宾帅好、谢泳以及学术秘书葛秀支等41人(顺序按姓氏字母排列),实际出席本届年会的学术委员36人(鲍栋、彭德、陶咏白、夏可君等临时因故缺席)。
 
  会议围绕:批评的伦理,批评与体制,“批评30年回顾”三个分议题展开讨论,主题为“批评的生态”,对于主题的设置,本届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在讲到时表示:“鉴于这几年艺术批评事业遇到的新问题,艺术批评自身和外部条件发生的新变化,我们将本届年会的主题确定为‘批评的生态’,又鉴于今年是八五新潮美术运动30 周年,我们围绕这一主题设定了3个分主题,分别是:1、批评的伦理,2、批评与体制,3、批评30年回顾。年会将分三个小组分别就三个分主题进行讨论。”
 
  会议最终的愿景是推动中国艺术批评事业的健康发展,在王端廷看来,导致批评的生态异常严酷的三个因素是政治的钳制,商业的挟持和批评界的“窝里斗”:“ 我们一时还看不到言论自由的许可、批评基金制度的建立和批评家整体素质的提高的可能性,因此,批评生态的改善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对于中国批评家而言,自由而独立的批评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关于批评的价值,我们应该有一个客观而清醒的认识,不可过分拔高,也不宜过分贬低。我们应该知道,对于艺术价值的评判,批评是必要的,但不是充足的。”
 
  因此他希望通过本届年会的讨论,不仅深刻认清影响批评生态的外部原因,而且认真反思导致批评生态恶化的内部因素;通过对三十年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历史的回顾,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集思广益,积极探寻改善批评生态的良策良方,努力推动中国艺术批评事业的健康发展。
 
  在23日上午的会议结束之后,年会轮值主席王端廷作了总结性发言,对于这两天会议的成果做了概括和梳理,主要内容如下:在昨天上午的会议中,何桂彦、王春辰、滕宇宁和彭锋四位学术委员受组委会委托分别作了专题报告,特邀嘉宾帅好和谢泳分别作了专题发言。
 
  何桂彦在《2014—2015年度当代艺术创作状况》的报告中通过例证分析了影响本年度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四个因素,即:第一、双年展制度与策展制度的影响,第二、美术馆与美术馆制度对当下艺术创作产生的影响,第三、超级画廊、艺术博览会、拍卖会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第四、政府的态度、艺术家的生存环境、外部的商业环境、知识背景、传播与信息等因素的影响。他还总结了2014—2015年度创作的几个特点,即:第一、“去政治化的艺术”主导了当代艺术界,第二、后社会主义经验、后文革经验、中国经验和传统文化成为重要的资源,第三、重返“民间”,或者民间的文化立场比较明显,第四、青年艺术展,各种青年艺术节、艺术奖异常活跃。
 
  王春辰在《中国艺术批评》(2014.11—2015.5)的报告中全面搜集了半年时间内各种媒体发表的关于中国当代艺术批评的文章共140余篇,并对这些文章进行了二级分类,强调指出艺术批评对中国艺术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滕宇宁《2015年度当代艺术大事件》专题报告以“中国现代艺术档案”收集整理的资料信息为基础,着重介绍了八五美术运动三十年纪念活动和中国女性艺术三十年学术研讨会等在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事件。
 
  彭锋在《艺术批评的三个问题》的报告中,参照不同西方学者的观点,分别对批评和批评家作了重新界定。他认为艺术批评就是关于艺术品的话语。艺术批评是建立在艺术理论和艺术史基础之上的关于艺术作品的话语实践,以增进对艺术作品的理解为目的。而批评家则有三种类型,即介乎艺术爱好者与哲学家之间的批评家、作为艺术家的批评家和自我批评的批评家。他进而提出了批评的三个标准,即通过理想批评家的权威形成标准、通过标准形成共识以及通过程序形成共识。他最后强调指出艺术批评必须具有三个条件,即第一、艺术批评首先必须是出自训练有素的批评家之手,而且是带有批评意图的写作的产物,第二、批评家必须熟悉批评的艺术家和艺术品,第三、批评家的批评必须通过同行的检验。
 
  帅好以“批评与伦理”为题作了一个言辞犀利、内容丰富的精彩发言,他认为中国存在艺术界与艺术界分离的现象,他肯定自由主义、多元主义和普世主义的价值,强调自由对艺术创作的决定意义,指出没有自由就没有想象力。他还对朗朗的言论、白谦慎的傅山研究和高居翰的中国古代美术史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批评朗朗是“技术上的高手、思想上的侏儒”。
 
  谢泳的发言围绕“中国大学的两个传统”这一主题展开,他指出中国大学教育存在两个传统,即1949年以前的旧传统和1952年以后的新传统。他详细分析了两个传统形成的原因以及各自的特点,指出1949年以前的中国高等教育模仿的是美国教育制度,1952年之后照搬的苏联模式。两者相比,前者缺点少、优点多;后者缺点多、优点少。他主张我们应该继承1949年以前的高等教育传统。
 
  22日下午,年会进行了分组讨论。与会人员分为三组分别就“批评的伦理”、“批评与体制”和“批评30年回顾”三个分主题进行讨论。
 
  23日上午,三个小组的汇报人段君、王春辰和何桂彦分别对昨天下午的讨论情况和成果进行了汇报。
 
  在第一小组关于“批评的伦理”主题的讨论中出现下列观点:批评的伦理就是批评的道德行为,批评家应该坚守道德的底线,除了道德自律之外,还要设立规程。批评不能违背历史真相。文明史就是伦理史,批评伦理就是建立制约机制,包括义务与服从,应该用伦理的原则去创造更好的批评环境。在这样一个时代,做一个批评家就是做一个殉道者。批评应该是分析而不是定位评价。批评应该在清理史实的基础上,对艺术进行评价。要抛开成见分析艺术现象的前因后果,不能用派别代替对史实的分析。
 
  在第二小组关于“批评与体制”主题的讨论中产生了下列观点:批评和批评家应该保持学术的独立性。希望建立批评基金会扶持独立批评。目前从国际上看,批评呈衰落之势。中国当下的艺术批评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关于个人艺术家的批评比较多,而关于展览的批评比较欠缺。应该有对批评自身的批评。体制与江湖并没有严格的界限,体制内外的身份并不意味着批评立场独立性的有无。在批评泛化的时代,批评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社会需要的是有质量的批评。人们对批评的不满是对质量的不满,而是对批评本身的不满。批评应该是严谨的写作,公正性是批评的首要标准。
 
  在第三小组关于“批评30年回顾”主题的讨论中,大家对30年来不同时期艺术批评的不同关注话题和不同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肯定了艺术批评在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进步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批评与艺术是共生共振的,批评起到了公众启蒙的作用,批评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进程中起到了建设性作用。对于批评的危机,既要看到外部条件的变化,应该从批评以及批评家自身找原因。有人指出,批评正在失去现场感和针对性,近年来批评文本的产量越来越低。应该加强批评的学科化建设,注意方法论和知识的更新,加强跨学科的交流。
 
  在闭幕辞中,王端廷对承办本届年会的武军先生及其中艺雅集(北京)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致以衷心的感谢。此外,年会还进行了学术委员闭门会议,对于未来的发展做了具体讨论,第十届年会轮值主席将由本届年会学术副秘书长杨卫担任。

最新热点

更多

错版币水印头像倒印:有人出价百万收购

100元人民币的水印头像居然是倒着的,但它有各种防伪...[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游客折断千年梅树树枝被罚3万元(图)

5月29日,琅琊山上一件“镇山之宝”——欧阳...[详细]

养老金投资办法公开征言 专家:6000亿资金有望入市

◎每经记者 李彪  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详细]

对西方艺术品一掷千金的时候 中国富豪在想什么

同一场拍卖会,以1 27亿美元拍下莫奈作品《...[详细]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