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帆作品:《牧童遥指处 即是杏花村》

来源:
时间:2015-05-18 11:00:57

从古至今,对于饮者的美誉可谓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而我独不善饮,实为憾事!

  我不善饮酒,但这并不妨碍我对饮者的仰慕和崇拜。“李白斗酒诗百篇”是何等的浪漫洒脱, “结庐在人境”又是如何的超凡物外,还有温酒斩华雄的威武雄壮,亦有“三碗不过岗”的气概豪爽……,从古至今,对于饮者的美誉可谓浩如烟海、数不胜数,而我独不善饮,实为憾事!
 
  每每出门在外,总是与酒分不开的。主人要表达热情,没有酒是万万不可的。因此,酒桌上的劝酒便成了一道风景线,而“山东人”“书法家”“文化人”……,这些平素让人自豪的符号,此时却成了“软肋”,什么“文人善饮”、“斗酒作书”、“山东人海量”,诸如此类,着实让人难以招架。我不善酒力,更不善言辞,所以不知如何应对,常常败下阵来。为了打圆场,我不得不另辟蹊径,以缓和劝酒的尴尬。
 
  比如,遇到劝酒者疯狂的攻势,僵持不下的时候,我就会抛出杀手锏——京剧《空城计》里,诸葛亮有一段唱,其中“早备下了羊羔美酒,我犒赏你的三军”一句中,羊羔美酒指的是什么?答对了我就喝!对方十有八九都会答“就是准备了羊羔和美酒”!这就错了。其实,羊羔美酒是杏花村酒系的一个品种,而不是指羊羔和美酒。
 
  再比如,酒器之中,何为瓶?何为瓮?何为桶?何为缸?这看似极为简单的问题,很多人是分不清的。其实,别说普通人,就是课本上、甚至某些专业书籍上,往往也是概念混乱。这主要缘于国内对酒器研究的滞后。
 
  李福民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是酒瓶理论的创建人,早在二十年前就出版了《中国酒瓶精品大全》、《世界酒瓶大典》等系列专著,书中首次明确了酒瓶的概念,概括出酒瓶文化系统的理论框架,弥补了酒和器实践与理论的多项空白。
 
  他说,在中国古代,对酒器的使用和命名是非常讲究的。以出现频率最多、最为常见的酒瓶为例,究竟何为瓶?“小口、细颈、大腹”者是也。可见,瓶的显著特征就是口小,所谓守口如瓶,就是这个道理。以此为标准, “小口为瓶、中口为瓮、直口为桶、大口为缸、巨口为碗……”。
 
  说到这一点,李先生举了一个例子:1982年发掘的“山西杏花村遗址”,考古上将其堆积物形成分为八个阶段,分别属于仰韶、龙山、夏、商文化时期。其中第一、二阶段属于大约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令人惊奇地出土了一只“小口鼓腹双耳尖底”的容器,这种容器虽并非罕见,但出土在汾酒酿酒车间附近的杏花村遗址,这就意义非凡了……它的出现,终于揭开了中国酒史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宣告:中国山西杏花村早在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期就已经发明了人工谷物酒。
 
  而这件“小口鼓腹双耳尖底”的酿酒发酵容器(或称之为储酒器),就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目前最古老的酒器之一,是中华酒文化的瑰宝,成为探讨中华乃至世界的原始酒和器珍贵的标本。
 
  可对于这件酒器的命名与功能,却出现了问题。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和一些权威资料,都把这件酒器命名为“小口双耳尖底瓮”。对此,李福民先生提出了疑义:“小口、细颈、鼓腹”,这完全符合瓶的特征啊!为什么却叫它“瓮”呢?
 
  还有,关于它的功能,说是从井里打水的“汲(念ji)水器”,说把它放到井里,瓶会自动直立进水,但经实验验证,事实远非如此!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些专家往往也会主观推测,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每每谈到这些,李福民先生就激动不已。
 
  我和李福民先生是忘年交,之所以成为忘年交,是缘于我对他的崇拜。李福民先生自小学时代就开始收藏酒瓶,至今已经四十多年。这四十多年里,他一直省吃俭用、不计钱财,倾其所有、只为搜集酒器。现在,他的酒器藏品已达一万余件,上至7300年前最早的北辛文化酒罐、历朝历代的精美酒器,下至近年来国内外的各类酒瓶,应有尽有,可谓洋洋大观。按年代分:远古、上古、中古、近古、近代、现代,一应俱全;按材质分:古陶、青铜、金银铜铁,紫砂、陶瓷、竹木琉璃,琳琅满目,林林总总……
 
  目前,他在全国各地已开设了五家酒器博物馆,被誉为“吉尼斯世界纪录创造者,酒器收藏、研究、展示、交流第一人”,并被推举为中外酒器文化协会主席、中外酒文化博物馆馆长。当然,还有一大堆其他头衔,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李先生的藏品中,从个人的欣赏角度,我最喜欢的就是一尊钧窑青瓷的杏花村汾酒系列的牧童骑牛瓶。整尊酒瓶高约半米,宽约八十公分,牧童和黄牛浑然一体,瓷器釉面色泽优雅、浅如天青,器形优美、妙不可言。黄牛壮实稳健、憨厚悠闲,牧童天真可爱、呼之欲出,欣赏到这,我不禁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
 
  晚唐诗人杜牧,寻访平叛安史之乱的功臣郭子仪将军封地汾阳,感念安史之乱中为国捐躯的勇士,感怀大唐由盛而衰的凄婉,不禁吟出了这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百年来,酒以诗传,诗以酒兴,二者浑然天成,以致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每当春雨飘飞的季节,我总会第一个想到这首诗。大唐盛世是令人兴奋的,盛世的兴起,代表符号就是文化的兴起。唐诗无疑是大唐文化的代码,它是中国格律诗最繁荣、且最有成就的巅峰。在浩如烟海的《全唐诗》中,有六分之一还多的诗都涉及到饮酒,而所涉及到的酒,则大多与杏花村有关。在唐代文化中,杏花村汾酒文化高度繁荣,有诗云:“世上尚无汾酒,天下哪有诗人。”
 
  唐代杏花村有酒作坊72家,可想见,唐代汾酒文化是多么辉煌灿烂;时至宋代,杏花村汾酒、竹叶青酒、羊羔酒,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了世人的信赖,并远播金辽西夏和西域诸国;元代、明代,杏花村又以此为特产出口西欧,深受欢迎。这都是杏花村酒文化传承的魅力。
 
  据史料记载,汾酒技术传到东北、新疆、青海、直隶河北、邯郸、贵州茅台、湖北武汉、湖南湘潭、江西、陕西,又辗转传到四川等地。杏花村由此成为闻名全国的“白酒祖庭”和中国名酒的“祖师爷”。
 
  俗话说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世事万物,只有扎根百姓,才能流传久远。现在,很多人做事,都是为了讨好上级,这是本末倒置。“酒香不怕巷子深”,牧童遥指处,就是最好的例证!
虽然我不善饮酒,可是我向往杜牧的雅兴,憧憬着也有这么一天,在杏花春雨飘飞的季节,骑上黄牛,徜徉在诗画如屏的仙境,寻诗觅句,放浪形骸,循酒香而游,见童子即问,那是何等的惬意!
 
  “心慕酒仙客,凡世栖此身;举杯亦邀月,恐惊对饮人。跨马春风至,骑牛上青云;牧童遥指处,即是杏花村”!(文/一帆)

最新热点

更多

进口大果紫檀木暗藏大量活体害虫

图为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家具窄吉丁。检验检疫部门供...[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

古董商潜入客户家盗窃 偷走深褐色玛瑙玉石

今年46岁的兰溪人丁某,绰号老鼠,在兰溪古...[详细]

毕加索巨作拍出1.8亿美元 刷新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

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新浪收藏讯 2015年5...[详细]

疯狂的红木收藏热引发珍稀树种灭绝

扑朔迷离的红木市场,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