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歌2015春拍:范曾作品赏析
范曾 补天 纸本设色 镜心 尺寸:81×150cm 约10.9平尺《补天》——上古之时,世界支柱不周山被撞,致使天塌陷,女娲不忍人类受灾...
《补天》——“上古之时,世界支柱不周山被撞,致使天塌陷,女娲不忍人类受灾,于是炼出五色石补好天空,折神鳖之足撑四极,平洪水杀猛兽,人类始得以安居”。女娲后来也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象征,化作各种形式广为流传。
范曾爱画女娲,并且把女娲画的美之至极,充分表现出他对这位女神的仰慕敬爱之情。观此幅,构图奇特,女娲侧做坡石,姿态优美高贵,与巨大的五彩石构成U型构图,增加了画面稳定感。人物造型生动准确,设色优雅,画法上范老中锋运笔勾勒轮廓,施色淡然,略带皴擦,色墨相映,格调古雅,生机盎然。此作充分体现出他的以线赋形,强调骨法用笔和笔墨表现的创作观念。也就是范老的这种实践打破了写实主义对现代中国人物画创作的绝对笼罩,将现代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了一大步。
此画《达摩得悟图》描绘菩提达摩面壁打坐,苦行修炼的情形。达摩面部的刻划,坚韧虔诚。据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谓,达摩,天竺人,本名菩提多罗。于梁普通元年入华,武帝迎至金陵。后渡江往魏,止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法于慧可。达摩为中国佛教禅宗的始祖。
这幅作品当是范曾先生的得意之作。头、脚等局部细笔出之,而衣服则用减笔法,粗细结合,相互生发,相得益彰。画者将人物置放在一个旷远的空间之内,全无松石之背景,而读之却发现达摩的悠闲超脱心境展露无遗。计白当黑,是中国文艺哲学的精微之处,表现在绘画艺术中,尤觉奥妙无穷,范老尤善用之,此幅作品中更为精彩。范曾平生最佩服陈章侯老莲、任颐伯年人物,因其朴雅高古力求追之。其勾勒、泼墨之法,仿佛焉。
范曾先生的人物画中,注重童趣的作品占有相当的比例。所谓“复归于婴儿”者,正是这类作品的理想追求。在这张2003年的作品中,童子倚石而坐,几支夏竹则姿态婆娑,是范先生的典型构图。值得注意的是,范先生的绘画作品,构图是颇讲究的,注重空间布置,人物之间、人物与其它对象之间,有前后、上下、左右的穿插关系,在互相掩映参差之中,有了场景的真实感。中国画的高妙之处,虽是散点透视,虽是在二维平面之间造型,但一定要有空间的造境感,否则,总不能超脱一般笔墨的层次,实现气韵生动的追求。所谓“真境逼而神境生”,是中国画的要诀之一。范曾先生在造境上,显示出大师风范,在咫尺之间,把物体置放在一个开阔的空间之内,游刃有余,这当然与他的骨法用笔有直接的关系,而重要的也是一般读者注意不到的专业技巧,就是这造型本事。一般画家之所以拙劣,其表现之一就是不能在有限的纸幅之内造境,只停留在平面机械的摆布上。而此作则给人以向外延展的空间,可谓卓荦不群,格调非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