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汉剧

来源:
时间:2015-02-15 11:00:03

广东汉剧很美,很耐看,是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让这朵奇葩花香永驻,香飘南国,是每一个热爱她的人士的共同心愿。

  广东汉剧很美,很耐看,是艺术大观园中的一朵奇葩。让这朵奇葩花香永驻,香飘南国,是每一个热爱她的人士的共同心愿。关于传统戏剧的传承,不能光靠外部抢救,也要有自身发展的观念。
 
  广东汉剧旦角很发达,演员素质普遍较高。上世纪50年代,各个小剧团的优秀人才被抽调到大剧团,组成专业团体,戏路一直很高雅,擅演大戏。广东汉剧团位于梅州市,但汉剧本身并不唱客家方言,而是保留着中原官话的传统。客家地区的民俗活动、节庆演出,群众喜欢看轻松活泼的山歌剧、采茶戏,但是比较隆重的祭祀场合,往往会演汉剧。因为祖宗是中原来的,唱方言祖宗听不懂。
 
  舞台唱念语言特色的丧失和本身属于外来剧种的历史,决定了广东汉剧目前面临着不小的尴尬。我认为广东汉剧的现实定位应该很明确,即定位为客家戏,以海内外客家人为主要演出对象,将自身融入到客家文化中去是当前重要的改革方向。关于如何做好“客家文化”,我们可以坚持一个大方向:即大量创作以客家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剧目,有意识地将客家话逐步转化为人物的舞台唱念语言。这样的尝试,并不是历史的倒退,而是对一种优秀文化传统最好的坚守和传承。
 
 
  从古代戏曲剧种形成、演化的历史可以看出,方言不仅对形成不同声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是在同一声腔体系中,裂变出新剧种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方言具有很强的地域稳固性,从而保证了地方戏音乐在强势音乐文化的冲击下,不至于偏离当地人的审美趣味。对于一个地方剧种而言,方言较之声腔,更具有地域的标志性。萧遥天先生指出:“盖凡一种戏剧,其中各种艺术成分的综合,犹如散颗珍珠,方言如线,必赖贯串之,方能自成形式而为乡土戏剧。”
 
  然而万事万物利弊同行,方言是地方戏的特色所在,但又阻碍了地方剧种冲破地域限制。借鉴粤剧改官话为粤语的成功经验,广东汉剧可以从编写本地题材剧本、大量采用本地音乐元素开始,循序渐进地改革行当行腔方式以适应客家话运行的新局面。
 
  广东省以粤、潮、客三大方言为基础的三大族群分别对应一个剧种,这种局面的形成是历史演变的产物。将广东汉剧定位为客家戏,也是历史的选择。

最新热点

更多

是她拍走3亿美元的高更油画

近日,法国画家保罗·高更的油画《你何时出嫁》以3亿...[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北京筹建千亩道德文化主题公园

今年首都文明办还将筹建“道德文化主题公园...[详细]

2014年空气最差10城市河北占7席

数据显示,2014年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位...[详细]

春运大幕今开启 28亿人次“大迁徙”日均7000万

今日,立春,2015年的春运大幕正式拉开。官...[详细]

沈阳的哥归还福建商人20万元玉石

2月1日13时,曹师傅和刚刚从北京坐火车赶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