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汉籍收藏珍品有哪些
在拥有近一百四十年历史的东京大学里,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的中心图书馆)、文学部和东洋文化研究所是藏有汉籍最丰富的...
该书最早刻本是南宋嘉定十年间刻本。此书半叶7行,行15字,白口,双鱼尾,左右双边,版心下记刻工姓名,是一代大儒朱熹之作。南宋刻本流传至今尤其珍贵,然而原书三十七卷。续编二十九卷。
本书台北“中研院”亦藏有南宋刻本,然较多为补配。
东京大学藏本前37卷系嘉定十年刊本,续29卷系嘉定十六年刊本,间有阙卷以元、明递修本补配。此书原为傅增湘(民国时期的藏书大家)旧藏,堪称经典,十分珍贵。此外东京大学还藏一南宋残本第17卷。
南宋刊本《元氏长庆集》是青洲文库的代表藏书。此南宋刻本,半叶13行,行23字,白口,单鱼尾,左右双边。字体俊秀,乃是欧楷书风,正合宋代浙刻风貌。根据原书序、跋可知,此刻本是南宋乾道四年,洪适在绍兴刊刻,距今已将近九百多年了。
傅增湘曾在日本的静嘉堂文库见过一个同样版本的残本,日本的汉学家、文献学家森立之在其《经籍访古志》中所记赐芦文库藏本亦是残本。可见宋本流传不易。
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历史也是大学的历史。4月28日,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大木康来到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讲述东京大学珍贵的汉籍收藏。在拥有近一百四十年历史的东京大学里,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东京大学本乡校区的中心图书馆)、文学部和东洋文化研究所是藏有汉籍最丰富的三个地方。
这里的“汉籍”指什么?按照大木康的分类,在日本图书可分为“洋书”与“和汉书”。其中,“和汉书”是指“和书”与“汉籍”。“和书”是日本人自己写的书,“汉籍”则指“中文书”。而“中文书”再按时期划分,既有清代以前的“旧学书”,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又有民国以后的“新学书”,采用新的分类法。大木康说,在日本,如今“汉籍”主要是指“旧学书”这部分。
一、东洋文化研究所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创办于1941年,时为“东京帝国大学”的附属研究所,创办至今已近70年。大木康表示,东洋文化研究所的藏书基础,源于东方文化学院东京研究所的旧藏,还有大木文库、双红堂文库、仓石文库、夕岚草堂文库、两红轩文库、近藤文库等其他书库。据大木康透露,将来,东京大学所有的汉籍都放到东洋文化研究所统一管理。
二、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
东京大学创办于1877年,初设法学、理学、文学、医学四个学部。学校于1886年被更名为“帝国大学”,这也是日本建立的第一所帝国大学。1892年,帝国大学时期的图书馆落成。但到1923年,关东大地震对当时的帝国大学本乡校区造成极大的破坏,几乎所有房子都坍塌了,图书馆也被烧毁。
关东大地震之前,帝国大学图书馆共有755821册图书,包括汉籍、洋书。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江户幕府第8代将军德川吉宗从中国购买来的9995册《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初印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原本藏于江户幕府的红叶山文库,但之后被明治天皇赐给帝国大学,不幸在地震中被毁。大木康补充说,当时帝国大学还有一个白山黑水文库(白山指长白山,黑水指黑龙江),存有满洲相关材料,如今也不复存在了。
所幸,在关东大地震过去两星期后,国际联盟做出了一项“图书复兴援助决议”。据相关记载,1923年11月1日,来自美国的第一批图书送到东京。当时没有飞机,书籍要“坐船”方能抵达。次年6月,英国援助文员会也送来了一批图书。帝国大学图书馆由此开始“复兴”之旅。
1995年,东京大学举办了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所藏汉籍的展览。那时,大木康编了一本目录《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的汉籍及其旧藏者》,对东京大学总合图书馆的所有汉籍进行了统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葵文库、鸥外文库、青洲文库等文库(文库,在日语中一般指藏书处)的并入,对学校图书馆的汉籍扩充做出了很大贡献。
比如南葵文库,由纪州侯世子德川赖伦捐献25330部、96101册图书而成。早在明治三十年(1897年),德川赖伦看过欧美的公共图书馆,深受启发,于是自费创设了一个私立图书馆,就叫“南葵文库”。南葵文库藏书丰富,除了德川家的藏书,还有明治时期汉学家岛田重礼、依田学海等人的旧藏书等。
三、东京大学文学部
大木康介绍,东京大学文学部的中国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哲学(如今叫中国思想文化)、东洋史、中国文学三个学科。由于这三个学科从1877年东京大学创校以来就存在了,所以藏书很多,还幸免于关东大地震。
“近代大学学科都学欧洲分类。但中国清代以前,学术算是综合性学术,以前的学者什么都懂。所以不那么容易细分成‘文、史、哲’。”大木康说,于是,中国哲学、东洋史、中国文学三个学科共同设置了一个专门存放清代以前汉籍的机构——文学部汉籍中心,且采用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
大木康说,汉籍中心也有不少善本。比如明刻本《万锦情林》、明笑话集《绝缨三笑》,“目前看来这些很可能是孤本。”
来源: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