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昆典藏版《牡丹亭》,典藏的是什么?

来源:
时间:2015-01-21 14:28:30

600年的昆曲,作为“百戏之祖”、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戏曲界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


  600年的昆曲,作为“百戏之祖”、首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在戏曲界的引领作用毋庸置疑。日前,全国七家昆曲院团联合晋京展演,八台各具特色的《牡丹亭》呈上了一场场剧目、人才、传承与交流合而为一的昆曲饕餮盛宴,真是让走进剧场的观众感到,在这个北国寒冬,不到剧场焉知春色竟也如许!
 
  连日来,前有“大师版”的《牡丹亭》,老戏骨们的烈烈硬气让人肃然起敬,后有青春版的《牡丹亭》,一代青年演员的姹紫嫣红同样令人看得如痴如醉,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八台《牡丹亭》开遍京城、争奇斗艳,如何在第一时间赢得观众的芳心?是萦绕在各个演出剧团的心头大事。上海昆剧团的典藏版《牡丹亭》甫一亮相即令人惊艳。寒冷的冬日夜晚,略微有些偏远的新清华学堂剧场,演出当晚,观众却是以满座回应了这朵“海派牡丹”。对这样的演出效果,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颇为感慨:“典藏版《牡丹亭》竟成了继大师版《牡丹亭》之后最火的一台演出,有点出乎我的意料。”
 
  这是上昆历史上首次五班三代同台亮相演绎《牡丹亭》。“昆三班”余彬的“游园”,“昆大班”老艺术家张洵澎、岳美缇的“惊梦”,“昆三班”沈昳丽的“寻梦”,“昆五班”张莉的“写真”,“昆大班”老艺术家梁谷音的“离魂”,“昆四班”胡维露的“拾画”,“昆大班”老艺术家蔡正仁的“叫画”,“昆三班”黎安和“昆四班”罗晨雪的“幽媾、冥誓”……八折戏以年轻人开锣,又以年轻人收科,当中几折由老艺术家担纲,一代代上昆人通过《牡丹亭》让古老的昆曲艺术薪火相传,传承意味十足。
 
  的确,上昆历史上曾排演过多个版本的《牡丹亭》,有梅兰芳和俞振飞的《牡丹亭·游园惊梦》,也有言慧珠和俞振飞的版本,有五十五折三天三夜演完的全本《牡丹亭》,也有上中下精品版的《牡丹亭》等等。正所谓所有昆曲人,都有一个昆曲梦,他们一生都在寻找那个心中最美的杜丽娘。在蔡正仁看来,所谓典藏版,说白了就是“传承版”,也就是他们的“传字辈”师傅教他们,再由他们传给自己的后辈,以师生同台演出的形式,做好昆曲的传承工作,而且要一代胜过一代。
 
  所谓典藏,说的是它的不可复制性、它的唯一性,典藏版《牡丹亭》是昆曲的典藏、剧目的珍藏,也是人才的典藏和观众感情的典藏,这就是上昆的家当,展示了上昆近几年来在剧目积累和人才培养上的最新成果,并以此博得了观众的一致点赞。“我们摒弃一切纷繁芜杂的外因,只将目光聚焦在传统的戏曲本质,昆曲最美的就是人,我们要让观众看人、看戏、看阵容。从作品角度,以最‘素面朝天’的方式,以‘俞言版’为基础,以精品版为采撷,以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为阵容,打造了一台无可复制的典藏版本。”谷好好直言。这次上昆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走传承回归之路。当年在梅兰芳和俞振飞合演的《游园惊梦》里的花神——杨春霞、张洵澎、岳美缇、梁谷音、蔡正仁等都已经成为了上昆国宝级的艺术家,而他们又带出了新一批的花神和小花蕊,这就是戏曲的传承,是精神的传承、情感的传承和艺术的传承。
 
  2014年恰值京剧大师梅兰芳诞辰120周年,又是“昆大班”从艺60周年,一个双甲子,一个一甲子,着实值得庆贺。典藏版《牡丹亭》演出的最后更是爆出了一个“大彩蛋”,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亲临现场,登台与观众畅谈京昆艺术不分家。他表示,自己从小学昆曲,家父更是以其亲身经历告诉他昆曲不是应该学,而是必须要学,倡导年轻后辈要转益多师,甚至汲取不同艺术门类的艺术精华化用到自身。这难道不是在续写着又一段令人称颂的京昆人交谊的梨园传奇吗?

最新热点

更多

先秦两汉动物玉雕展在上海举办

战国是古玉发展史上的一个节点,上承春秋制玉之传统,...[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3D打印建筑亮相苏州 别墅打印耗时仅1天(图)

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质量安...[详细]

小伙拍卖600余双藏鞋为卖饼救子老人捐款

18日,河北唐山男孩“阿木”将收藏的600余双...[详细]

成都男子挑80斤粪徒步5公里 宝马奥迪随行

前面是挑着两只粪桶的“挑夫”,后面是随行...[详细]

低调奢华的隐秘仙境:文莱

眼前已分不出自己在哪个东南亚国家土地上游...[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