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琼卖马》展现京剧之根
来源:
时间:2015-02-10 11:07:02
“余脉相传”王珮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经历了第一季的演出,在上海形成了京剧票房的“奇观”,几乎每场演出都一票难求,刷新了逸夫舞台多项京剧票房纪录,让业内人士大为惊叹。
作者:潘妤
“余脉相传”王珮瑜京剧传统骨子老戏展演经历了第一季的演出,在上海形成了京剧票房的“奇观”,几乎每场演出都一票难求,刷新了逸夫舞台多项京剧票房纪录,让业内人士大为惊叹。而记者了解到,演出之所以如此火爆,除了王珮瑜自身的艺术号召,舞台上失传已久的戏得以重演,也是吸引观众争相购票的原因之一。
所谓“骨子老戏”是指京剧传统剧目中最精华的部分。《秦琼卖马》就是其中之一,这出戏是谭鑫培时代的代表剧目,余叔岩祖父余三胜擅演此戏,谭鑫培承其衣钵,加工锤炼,将其打造成为自己生平拿手戏。
故事取材于《隋唐演义》,是一出末路英雄的悲喜剧。据传谭鑫培其时在现实生活中常遭北京巡警骗吃骗喝,深谙被势利小人欺辱的困苦窘迫,因此得以在舞台上将秦琼的落魄颓唐又带三分狡黠拿捏得非常准确。
虽然《秦琼卖马》被认为是老生行当必学必会的基础剧目之一,唱做并重,对箭衣短打的武功身段有较高要求,但这么多年这出戏在京剧舞台罕有上演。最近的一次也是在1990年纪念余叔岩诞辰100周年的时候,由两位老艺术家上演了半出。
对于多年来没有太多演出,王珮瑜解释说,这出戏里看似没有繁重的技巧,但对一个演员的分寸感有很大的要求,秦琼在剧中不仅是行侠仗义的捕快,而且是困顿潦倒的末路英雄,角色的把握并不容易。总体来说,“唱、念、做、打”四功平分秋色,特别考验演员的综合功力。
此外,剧中最重要的配角是店家王老好,与秦琼互相调侃打趣,在台上一招一式,你来我往,互相要默契才好看。整个戏有一种相声的气质,化解了些许英雄末路的凄凉沉重。此次特邀的名丑萧润年对这一次再演此戏十分高兴:“《秦琼卖马》这个戏我9岁时就跟着祖父和父亲学过,后来十三四岁在戏校又跟着高富远、王盛如、艾世菊等几位老先生比较扎实地学习了。几十年过去,几乎没什么用武之地。现在快70岁,要和珮瑜一起演出,我很高兴也很感慨。骨子老戏是京剧的根、是真正的精华,也是京剧演员的必修课。中间几十年的断层淡化了传统,如果再不抓紧恢复,就真没了,太可惜。”
各种方式寻访失传的经典
不过,《秦琼卖马》虽然罕见于舞台,却在京剧票友界流传甚广。一来百代唱片在1907年曾录制过谭鑫培“店主东带过了黄骠马”一段西皮慢板。二来余叔岩十八张半唱片中,也选录了《秦琼卖马》中的另一名段:“站立店中用目洒”。两个唱段都是传世经典。
但除了部分唱腔以外,这出戏的身段、武功几乎都已经失传。王珮瑜说,要恢复这出戏,难度其实挺高,她只能通过各个方式来学习寻访。
为此,王珮瑜在唱腔上依然请教了沪上资深余派唱腔研究者、收藏家李锡祥,并从网上淘到了1960年代整理记录的该剧演出本。还专程去北京谭元寿家中请教,老爷子详细介绍这个戏的历史、特质,以及扮相特点。
唱段之外,全剧最大看点是秦琼耍锏,传自谭鑫培的这段表演一直为后人称道仿效。但与武生“打功”重速度技巧不同,老生耍锏更重韵味身份与分寸拿捏。
相对于演唱,“打戏”并非王珮瑜所长,为此她苦练一个多月,而且量身定做了私房锏,从大小尺寸和轻重方面,更适合她的要求。虽然挑战自己,面临着一定的压力和争议,但王珮瑜表示,“有那么一些戏,是学不会也教不了的。《秦琼卖马》算是一出。要有足够丰富的经验和功底,火爆了不对,温了又没效果,扮漂亮了不对,扮丑了又不像,唱腔劲头太足了不符合人物,没劲头又失去格调。我只能说,我已经非常非常尽力了,只希望不洒汤漏水。箭衣戏不好演,除了《打登州》我也没有演过太多这样的戏。虽然可能演得不如前辈艺术家,但如果我再不去学不去演,那么就更没有人会去学会去演了。”
孙元喜:京剧界不能
翻来覆去那么几出
天津京剧名家孙元喜今年78岁,曾经和马连良、谭富英先生搭班演出很长时间。当年,他在台边看了谭福英5年的《秦琼卖马》,至少几百场,对这个戏可谓烂熟于胸。得知王珮瑜要恢复此戏,孙元喜十分高兴,特地从天津赶来上海为她说戏。孙元喜对早报记者感叹:“我肚子里会的戏有300多出,但现在至少有100多出戏没有人学。现在京剧界翻来覆去就那三四十出戏。京剧传统戏如果没人继承,又怎么能发展呢?”
孙元喜介绍说,当年谭和余演出《秦琼卖马》,一直十分卖座,但如今少有人学,和这出戏没有“叫好”的地方很有关系。“这个戏看的是一个演员对角色的综合把握,出场就是病恹恹的样子,观众也没法叫好。里面的核心唱段也非常难唱。再加上剧中配角王老好非常重要,插科打诨,演好了特别难。”
“现在的青年演员都喜欢走捷径,爱学那些有彩头的戏,比如《坐宫》这样的,唱两句就有喝彩。再有现在的年轻人,十年就苦练两个‘15分钟’的戏,到时候青京赛拿个奖,评个职称,下半辈子就有人养你。这要搁在过去,门儿都没有。大家都要拿本事说话,观众才会买你的账。”
对于恢复传统老戏,孙元喜认为表演上的精华不能改,但剧本还是可以仔细推敲,“毕竟都是一两百年的东西,还得经得起推敲。但有一点,一个演员只有会的戏多,才能真正把这个剧种向前发展。冲破保守势力也很重要,戏不是为那些拘泥不化的老先生唱的,是给观众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