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经典效应
来源:
时间:2015-05-04 11:53:03
一句话点评:话剧《大宅门》排得聪明,不伤筋不动骨而博观众追捧,在国家大剧院的16场演出,戏还未开锣门票已售罄,彰显着经典效应,也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句话点评:话剧《大宅门》排得聪明,不伤筋不动骨而博观众追捧,在国家大剧院的16场演出,戏还未开锣门票已售罄,彰显着经典效应,也是天时地利人和。
一出毫无悬念全剧透的戏该怎样排?这是一个问题。十二年的经典、四十集的连续剧,单取二奶奶持家有道,百草厅物归原主那几集就够写一部《天下第一楼》,话剧版《大宅门》要如何选裁?我带着如上悬念走进剧场,静待经典的缔造者郭宝昌本人亲自操刀颠覆辉煌。
让我意外的是,话剧版要做的不是颠覆,因为经典不可颠覆,仅供回顾。话剧版《大宅门》很像一部时长三个小时的经典回顾专题片,编导郭宝昌坐在舞台一角极具亲和力地讲述着那些性格人物背后未及展现的老掌故、小段子。白景琦的妹妹白玉婷跟照片结婚四十年,多年后她的出场被郭爷讲得顾盼生辉,“八十了,丝毫看不出老态,由两个侄孙女搀扶着走下汽车,那气派、那风度……”随着他的讲述,那些观众喜闻乐见的一场场戏、一个个人物原封不动拉洋片似地“插播”了进来。原剧本好台词,一个字不用改,铿锵锵的锣鼓点一响,经典还魂。
二奶奶坐当街教孩子摘老匾、白景琦跟黄春在藏药材的地窖里私订终身,后半场才出来的雷恪生老爷子,赢得一个碰头彩。头场演的是扒太监裤子的热闹戏,观众们最好的就是这口儿。场次之间的关系不重要,贯穿线索大悬念不需要,谁没看过原剧呢,那是真喜欢。谢幕时分,或原班或新角的各路大腕逐一亮相时,观众一浪高过一浪的欢呼声就是明证,看明星,更是看那些已然深入人心的角色们。
值得一赞的是话剧版的一堂好布景,推拉升降之间变化丰富层次厚重,比之晚会风盛行、艳俗光影唱主角的舞台们胜在专业扎实。抛弃炫富的浮夸,舞美的功能首先是辅助剧情,《大宅门》的一堂景很好地协助了经典集锦一场不落地演绎出来。完成任务,而后,才是匠心独具的审美渲染。
有一场全家听戏的景将戏班武场面搬上了舞台,随着剧情或隐在暗处或升上平台。武场面七八人,各着一身肃静的蓝大褂,不张扬、不抢戏不显山不露水地置在舞台后侧,干净、体面、规矩,衬在泛黄做旧的底幕前面、鲜花着锦的人物后面,是整场演出中我个人最爱的一张静帧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