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戏剧发展的“蝶变之美”

来源:
时间:2015-07-20 11:15:57

近日,武当神戏《汉水清清》在丹江口市成功彩排,省文化厅原巡视员、著名剧作家沈虹光,中国评剧院一级编剧冯静,北京京剧院一级导演白爱莲等专家给予好评。

武当神戏 《 汉水清清 》 剧照
 
  近日,武当神戏《汉水清清》在丹江口市成功彩排,省文化厅原巡视员、著名剧作家沈虹光,中国评剧院一级编剧冯静,北京京剧院一级导演白爱莲等专家给予好评。
 
  该剧的彩排成功,标志着我市又一部反映国家工程——南水北调的恢弘巨著,即将展现在观众面前。
 
  多年来,我市艺术研究所的编剧们以饱满的热情、深入的采风、专业的笔触,为350万十堰人民奉献了《风流女人》、《丑嫂》、《衣食父母》、《乡试》、《均州旧事》等一部部得民心、接地气、弘扬正气,专家肯定、百姓称赞的经典剧作,这些优秀作品不仅获得了省、市多项大奖,更是得到了老百姓的夸奖。
 
  一场场的精彩演出,百姓仅仅看到了舞台上的光鲜演绎,而并不了解编剧创作背后的付出与辛劳。今天,我们就走进市艺术研究所,来了解他们的幕后故事。
 
  《我的汉水家园》获奖编剧仍留下遗憾
 
  为了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搬迁过程中发生的动人心魄的故事记录下来,把库区人民胸怀宽广、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发扬光大,2011年,《我的汉水家园》开始酝酿创作。
 
  这部由湖北省艺术研究所编剧、执导,我市艺术研究所配合,以郧阳二棚子戏为表演形式的剧作,于2012年8月在我市东风公司工人俱乐部首演。2012年10月,在湖北首届艺术节上获得楚天文华大奖,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学者的称赞。随后,受文化部邀请,该剧更是走进北京,参加了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地方戏优秀剧目展演。
 
  该剧获得成功的同时,我市艺术研究所的编剧们仍然觉得遗憾,因为半个世纪以来,为了这项浩大的国家工程,我市的库区人民面临了三次大规模搬迁。如何把这三次搬迁中库区移民的奉献与担当全景式展现在舞台上?他们想再创作一部同题材但切入点不同的剧目,与《我的汉水家园》相互辉映。
 
  深入库区采访 无数次被深情感动
 
  有了这样的想法,着手准备后,市艺术研究所的编剧们开始了深入库区移民的采访。
 
  首次搬迁在上世纪60年代末,许多经历当时搬迁的当事人已经不在。2013年农历新年期间,市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施永驷得知一位健在的一期移民,当即前去访问。
 
  “那是一位老奶奶,当年移民的时候,她还是年轻的姑娘,为了不外迁,需要嫁给一位不移民的男子,当时的光棍一下俏了起来,她当时嫁给了一个比她大10多岁,还有点精神疾病的中年男人。”施所长介绍:“她随后的命运坎坷,两次改嫁,并且还遇到了第二次移民搬迁。”
 
  一个女人的命运就这样被改变,而她却只是淡淡地说:“我们那个年代,都这样,不怪谁。”
 
  施永驷动情地说:“她心里是委屈的,但是她没说出来,这不正是我们库区移民最大的奉献与担当吗?”
 
  另一个故事发生在移民搬迁的最后时刻,“那晚是移民们集体把东西装车、搬离的时候,突然,一个年轻小伙子给搬迁干部汇报,他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就是不走,在院子里一遍又一遍转。”施永驷回忆道:“后来,一位有经验的干部出了主意,我们几个人把老人围住,限定他转的范围,他慢慢累了,睡着了,我们谁都不敢出声,静悄悄的,赶紧把他抬上救护车带走。”
 
  “那就是一种故土情结啊!谁都说不清到底是什么,但是那晚,我们每个人都真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不舍。”这些动情的故事,施永驷都放在了这部戏的创作之中。
 
  深入库区采访期间,市艺术研究所的编剧们已不知多少次被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坦荡和担当所感动,正是这些饱含深情的故事,浸染着他们的笔触,七易其稿,推出《汉水清清》这部剧作。
 
  如今,该剧完成彩排后,将在调水一周年之际进京演出,并且参与今年全国金秋戏曲艺术节展演。
 
  多年打造优质团队 编创精品屡次获奖
 
  好的成绩离不开默默付出的编创团队——十堰市艺术研究所。
 
  位于东岳路九歌巷的十堰市艺术研究所,前身是成立于1971年的郧阳地区文艺创作组,1985年改称郧阳地区戏剧工作室,1995年地市合并后改称十堰市文艺创作研究室,1998年更名十堰市艺术研究所。
 
  就是这个很多市民不曾知晓的单位,文学、影视、舞蹈、表演等各类文艺人才一应俱全,由他们创作的多部作品在全国、省、市播出、演出,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国家一级编剧忽红叶创作的《风流女人》、《丑嫂》先后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剧目奖”。《山野秀才》于2009年7月就代表湖北省赴京参加了由文化部组织的庆祝建国60周年献礼展演,全国80部剧目参演,湖北仅有3部。同时,他创作的大型现代豫剧《哈哈乡长》在中国戏剧界权威刊物《剧本》杂志头条刊发。
 
  国家二级编剧赵伯贤创作的二十五集电视连续剧《衣食父母》在全国电视台播出,并获十堰市首届武当文艺奖。由张道远作词、作曲,赵伯贤组织拍摄的《金山银水尧治河》MTV,获得中国十佳村歌奖及MTV大奖。
 
  2009年,《乡试》的首演座无虚席,一位70岁的大爷下午4点多钟早早吃完晚饭,提前两个多小时,专门从花果赶到东风公司工人俱乐部等待演出开始。
 
  当年,该戏还成功入选了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在厦门的两场演出引起轰动,一位河南籍出租车师傅免费为剧组人员提供车辆,演出时,还带上家人和20多个老乡前来观看。
 
  由市群艺馆创编、张微参与主演的大型舞蹈《武当情》参加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并获第十五届“群星奖”优秀演出奖,也是我市首个跻身中国艺术节舞台的节目。
 
  2012年7月,为响应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号召,十堰市决定创作一部展示十堰地域汉民族风情的歌舞,把优秀的汉民族地域风情及文化以舞台艺术手法呈现。以所长赵伯贤领衔的编导团队精心创作,市艺术剧院排演的《十堰记忆·根》倾情上演,给十堰百姓带来一场难得的视听盛宴,场面气势恢宏、创意独特,充分挖掘了具有地方标志性的地域文化和民俗遗存,也充分展示了汉民族勤劳、善良、自强的本色。
 
  2014年,由国家二级编剧施永驷创作,市艺术剧院排演的新编古装剧《均州旧事》获得剧目、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灯光设计;编剧、导演、表演等多个大奖。
 
  弘扬地方文化 推动传统戏曲发展
 
  育人才、出精品的同时,市艺术研究所的创作范围并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和市直院团,而是协助我市各县、市、区文化部门,打造一部部优秀作品。
 
  为房县创作音乐情景剧《骑行房陵》,赴竹山创作《村委门前那盏灯》,参与创作郧西三弦《乞巧坊》等,还将数百部音乐剧、小品等弘扬地方文化的特色作品逐步打磨后搬上舞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协助创作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参与创作,让更好的作品搬上舞台,成为市艺术研究所的一个新想法。
 
  2010年,我市首届地方戏曲调演应运而生,来自全市的7个专业艺术院(剧)团为市民奉上了多台精彩的地方戏曲演出。
 
  此次地方戏曲调演中,房县选送的曲剧《推磨》,竹山高腔《露肚脐的新媳妇》,郧阳二棚子《悠悠汉水情》,竹溪山二黄《茶嫂择婿》,丹江口均州八岔子《留女婿》等均十分精彩。
 
  每场演出,在偌大的演出现场座无虚席,不少戏迷由于来晚了没有座位,连续几小时站着观看。不同的剧种均用各地方言演唱,让现场观众感到非常亲切,并大呼过瘾。
 
  首次成功举办之后,充分展示了我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魅力。2013年,第二届地方戏曲调演活动拉开大幕。此次各县市参赛剧目均为2011年以后编创,涵盖山二黄、高腔、二棚子、郧西三弦等独具地方特色的剧种,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每一场演出,精彩跌宕的剧情,幽默诙谐的语言,总是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和欢呼。
 
  通过连续两届地方戏曲调演的方式,让我市地方现存剧种进行一次大团圆,市民观看后感觉振奋和欣慰。也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我市整体地方戏曲水平,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保护和传承地方戏曲,推动我市地方戏曲的繁荣发展。

最新热点

更多

错版币水印头像倒印:有人出价百万收购

100元人民币的水印头像居然是倒着的,但它有各种防伪...[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游客折断千年梅树树枝被罚3万元(图)

5月29日,琅琊山上一件“镇山之宝”——欧阳...[详细]

养老金投资办法公开征言 专家:6000亿资金有望入市

◎每经记者 李彪  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详细]

对西方艺术品一掷千金的时候 中国富豪在想什么

同一场拍卖会,以1 27亿美元拍下莫奈作品《...[详细]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