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远征十年对话司马迁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时间:2015-08-10 11:44:04
近日,正在北京人艺导演并主演话剧《司马迁》的冯远征接受了采访,他透露,从2005年就萌发了要展现不一样司马迁的想法,到请熊召政出山,到即将上演。
不久前,有一篇采访冯远征的文章中提到,冯远征是中国唯一完整学习过波兰戏剧家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的中国戏剧人。
近日,正在北京人艺导演并主演话剧《司马迁》的冯远征接受了采访,他透露,从2005年就萌发了要展现不一样司马迁的想法,到请熊召政出山,到即将上演,这10年,他做了一次与司马迁的灵魂对话,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表演展现出司马迁的思想。
回乡行促成《司马迁》
采访冯远征时,不断有演员推门进来,因为话剧《司马迁》的排练就要开始了。冯远征在剧中出演司马迁,同时他也是该剧的导演之一,和他一起导演的是人艺院长任鸣。冯远征觉着《司马迁》这个戏将是人艺舞台上能出新出彩的一部戏。
冯远征是陕西韩城人,此地亦是司马迁的故乡。冯远征说,司马家族曾为了躲避灾难,改了姓氏,一支姓冯,一支姓同,所以韩城当地有“同冯不分,同冯不婚”的习俗。2005年,冯远征回家乡参加司马迁公祭,他感觉到,人们对于司马迁的认识大多停留在他遭受宫刑后撰写《史记》一事上,司马迁其人及其详细的经历则是鲜为人知。巧合的是,那年公祭活动举行了对联征集大赛,最后被选中的对联作品出自对司马迁研究颇深的编剧熊召政之手,他也是现正排练的话剧《司马迁》的编剧。
冯远征请熊召政写《司马迁》也是花了心思。按惯例,剧作家剧本被采用后再领稿酬,冯远征为了让熊召政安心写作,先期预付稿酬。经过十年时间,冯远征终于促成了《司马迁》的排演。
在冯远征眼里,熊召政的剧本是最近十年原创剧坛上很难见到的好剧本。“这个剧本很绝,戏一开始就把所有矛盾推到了最高潮,观众看完第一幕,就不知道下面的戏该怎样发展了。我们没有写司马迁的成长史,而是展现了不为人知的司马迁,比如作为一个受了宫刑的人,他对历史的感悟;他这种人是不能入祖坟的,他面对这种事情的态度是什么。剧本中还描写了他跟汉武帝之间的对话,那是一个政治家和一个史学家的巅峰对话。”
《彼岸》那些事
教演员方式很特别
这两年,冯远征不止一次在采访中提到想做老师,想开班授课;他也不止一次谈到他到德国学习的经历。
很多人都知道,冯远征是曾留学德国的演员,有一篇名为《我一位德国妈妈,为她穿过柏林墙》的文章详细介绍了冯远征在北京人艺与德国戏剧专家梅尔辛相识,几经周折远赴德国留学以及学成归国的经历。
这次经历,让冯远征成了中国唯一一位系统学习过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的戏剧人。谈到这个话题,冯远征先说起了他学成归国后排的一个戏《彼岸》。《彼岸》的演员是他带的业余表演班的学生们。“那是1993年,当时电影学院开了收钱的业余班,牟森和冯远征带这个班。当时我带的那个班的学生好多人是农村来的,他们住在电影学院宿舍里头,以一天五元钱的价格租一块床板。”
“第一天跟学生们见面时,我说我负责任地告诉你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成不了演员。他们当时就愣住了,我继续说,我要带领你们学习的方法是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的东西,你们学完之后,会知道你们将来该干什么。”因为这几句话,学生们在学表演的时候都带着一股子对抗的情绪,“凭什么你就说我们当不了演员啊。”
但随着教学的推进,这些学生慢慢进入了状态。格洛托夫斯基表演学派讲究运用形体,这些农村来的学生,体力好,而且表演质朴,没有专业演员身上的造作感。
糊满报纸制造恐怖
《彼岸》算是当年的先锋戏剧,剧组没什么钱,但舞美又要讲究点儿形式。冯远征就给出了个主意,从一楼到演出的排练厅,观众所经之处全都用报纸糊起来了,连座椅都用报纸给糊起来了。“那效果真是特别震撼,”冯远征至今还对当时的演出情景记忆犹新,“所有人进来后都觉着特别害怕。因为连地面上都堆满了报纸,他们走路时报纸会发生声音,他们甚至会不小心用脚搓到报纸,当时场面挺震撼的。”
《彼岸》演出后,崔健看完后问剧组,你们为什么在戏里用外国的曲子?“当晚就写了一首歌,叫《彼岸》。艾静看戏看哭了,她说这戏实在是太震撼了。”《彼岸》后还开了研讨会,专家们说,这哪儿像业余演员演的戏啊,这明明就像表演系的作品,这也是真正的中国先锋派戏剧。“首先剧本是中国的,没有那种所谓的按外国的方式去表现的东西,也没有利用特别形式化的东西。”
以后还会做先锋剧
“那个时候搞先锋戏剧就是觉着新鲜。好多人觉着让观众看不懂的戏就是先锋戏剧。这次给电影学院排《等待戈多》,我重新思考了这个问题。先锋派和荒诞派戏剧,在表达上是形而上的,你光注重形式是没用的。当年我初到德国时,看先锋戏剧也是看不懂,看多了以后发现先锋戏剧给你的是思想。”
“我将来肯定会做一些先锋戏剧,现在先慢慢儿导演几个戏吧。做先锋戏剧要从剧本抓起,不能把经典改动一下就叫先锋剧。先锋剧的剧本什么样的都可以,现代的、古装的、写婚姻的,写年轻小白领的,都可以用先锋派的方式去表现,关键之处是在于怎么传达你的理念。先锋戏剧需要一群人去做才行,中国的先锋戏剧成不了气候,是因为人数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