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河北泊头六合拳艰难复苏

来源:
时间:2015-01-27 09:43:22

“它活下来了,过程却太艰难……”谈起六合拳,54岁的石同鼎有些哽咽。河北泊头的六合武馆里,面对着近百件兵器,石同鼎来回踱步。

    “它活下来了,过程却太艰难……”谈起六合拳,54岁的石同鼎有些哽咽。河北泊头的六合武馆里,面对着近百件兵器,石同鼎来回踱步。
 
    武馆里的墙上,1935年河北省武术研究会大会集体成员合影的照片已经泛黄。作为传统武术中长拳的一种,泊头六合拳有400余年历史。祖父石光起是清末六合拳的名家,到石同鼎这一辈,已是第八代。
 
    “从小跟着父亲练,当时方圆少有人学武,都忙着生计没人关注。”石同鼎说,1994年,泊头六合拳的队伍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表演拿了奖,但之后当地参与的人并不多。
 
    2001年,父亲离世,重任落在了石同鼎身上。其后10年时间,传承却持续陷入困局:东拼西凑建起武馆,生源成了大问题;教授学员套路动作,自己所学却不够系统、完整;随着几名学员考试升学后离开,门下几乎无人。
 
    2006年,包含泊头六合拳在内“沧州武术”被整体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石同鼎成为国家级传承人。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六合拳有幸走进了泊头市的中小学校。200多名体育教师、超过6万名学生在体育课上接触到了这项古老文化。
 
    “一件兵器就有一个套路,几百年来沧州武术人走北闯南,身传口授难免丢了一些套路。”石同鼎说,六合拳进校园只是第一步,要让更多人参与,重新整理拳谱非常有必要。
 
    家里有个木盒子,里面有一本家传的六合拳拳谱。20页内容毛笔绘制,由于年代太久纸张已开始褪色变形,石同鼎知道这异常珍贵,轻易不给旁人看。
 
    2014年下半年开始,石同鼎照着拳谱开始做文字整理,之后按文字做动作并拍照存档,110幅配图、64个招式,泊头的青少年中意外兴起了一股学拳的热潮。
 
    “它活下来了,过程却太艰难,上个假期有近百个青少年在武馆学习,六合拳的传承正一步一步越走越顺。”石同鼎说。

最新热点

更多

日本艺术家创作超逼真3D人物头像(图)

日本东京艺术家弘辻利用各种模具制作和雕刻技术创造出...[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全国多地保障房频唱“空城计”被指因畸形政绩观

网民表示,保障房“空城计”在多地都有上演...[详细]

3D打印建筑亮相苏州 别墅打印耗时仅1天(图)

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质量安...[详细]

小伙拍卖600余双藏鞋为卖饼救子老人捐款

18日,河北唐山男孩“阿木”将收藏的600余双...[详细]

成都男子挑80斤粪徒步5公里 宝马奥迪随行

前面是挑着两只粪桶的“挑夫”,后面是随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