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老师王发社的幸福追求

来源:
时间:2015-04-09 10:26:03

这些聋哑人都毕业于山东莘县特殊教育学校,他们共同师从于一位美术老师——王发社。


王发社在创作

  在又薄又脆的鸡蛋壳上,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一张张脸谱神情迥异,仿佛是一个浓缩的缤纷大戏台。这是作者去山东省聊城市莘县采访时,在一个商贸交易会上看到的。这一个个精致的蛋雕摆出后不多久,就被市民抢购一空。
 
  也许你想象不到,这些蛋雕竟然出自一个年轻的聋哑人杨同新之手。他的蛋壳画题材广泛,形式多样。
 
  在鲁西一带,不少农家的门旁都挂着一个个用核桃、杏核或桃核等雕刻的 “钟馗”,生动逼真。村民说,雕刻者也是一个30多岁的聋哑人。
 
  这些聋哑人都毕业于山东莘县特殊教育学校,他们共同师从于一位美术老师——王发社。
 
  长于农村,生性爱好绘画
 
  王发社,今年53岁,个子不高,面色黝黑红润,紧凑的五官凸显出嘴唇之大,说话大大咧咧,一双小眼睛,透出一种特有的智慧和执着。
 
  他生长在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父亲让他和邻居家的一个聋哑叔叔一起放羊、割草。这位聋哑人虽然不会说话,却是一个绘画高手,常常用树枝、棍棒、砖头、瓦块等在地上草草几笔,就能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发社便学着他用树枝在地上画。后来,只要看到有画的纸片,他都收藏起来,照着上面的图临摹。家里的墙壁都被他画得密密麻麻。放学后,他用老师剩下的粉笔头和粉墙脱落的石灰饼,把上下学路旁的树皮、墙壁涂画得满满的。
 
  每到年集庙会,这位大叔都带着写好的作品去卖,有时现写现卖。在他抽烟休息时,王发社就拿起小竹片学画他的字,有时帮他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如刷刷盘、按按纸、晾晾画,有时趁机画几下。聋哑大叔见他非常喜欢画画,就慢慢地传授他技艺,有时让他摸着自己的手腕感觉如何运笔。
 
  “在他的影响下我走上了艺术之路。他是我难以忘怀的启蒙良师。”王发社告诉记者。
 
  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学会了绘画中的概括、夸张、适用等表现手法,懂得了绘画中的透视、人体比例、男女的基本特征。
 
  参加工作以后,他省吃俭用买资料,废寝忘食练基础,没舍得痛快地休息过一天,像农民种地一样,辛勤耕耘。王发社的作品在全国各类报刊上发表。
 
  纯朴、淳厚的民风民俗成了王发社创作的不竭源泉。他历经3年创作的百米长卷《故乡记忆图》全长108米,宽60公分,200多个场景,1000多个人物。全画是用工笔的手法,全景式的构图,以春夏秋冬为序,移步易景,再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鲁西北农村的自然风貌、民风民俗和劳动场景。羊群牛市,锅碗瓢盆,筐篓炕席,剃头修脚,磨刀配锁,缚笤帚,掌新箩,拴簸箕,应有尽有。他还有一幅《童叟乐百图》,描绘了107幅图,一人一事,各展绝技。
 
  很多人慕名欣赏他的画作,不少人让他去出版社印刷或办画展,他都微微一笑说,我不想出名,也不图利,只想留给我的孩子们,让他们知道我们以前的生活情景,让勤俭、朴实、忠厚之美德,光大传承。
 
  震憾心灵,本能地爱怜呵护
 
  1996年9月,王发社从一所普通高中调入莘县特殊教育学校,为聋哑孩子教美术,进入了一个从未尝试的领域。当他看到有口不能说、有耳听不见的聋哑孩子时,被深深震撼了。这些孩子生而不幸,理解难,学习难。如果他们没有一技之长,就很难在社会上生存。一位家长带着孩子对他说:“王老师,我们老了,死了,孩子怎么办?你要帮帮孩子,救救孩子!”这些揪人心肺的话语震撼了他的心灵。
 
  于是他带着一股子牛劲,放弃双休日及课余时间,学习特殊教育学、心理学,到外地参加培训,向同事们学习手语,一字一字地学,一次一次地练,克服了许多一般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使自己获得了许多特殊教育的知识,掌握了许多特殊教育技能。
 
  聋哑学生庞守全,不管别人高兴不高兴,总是乘人不注意从背后打人一拳或一掌,或把水故意倒到别人的被子里,等等。王发社并没恼怒和惩罚,而是抓住了他的一些特长,让他与同学们进行一些“不公平”的竞赛,使他在“大众场合”体验成功的感受,增强自信心……在王发社一点一滴的引导下,他逐渐改掉了坏习惯,成了班上的三好学生。
 
  有个学生叫翟德峰,每次下了课总是靠着王发社办公室的门偷看。王发社把他叫进屋,问他:“你好奇什么呢?”他说:“你在办公室总是画画,你老是画它干什么?”王发社用手语告诉他:“这是我干好工作的本钱,也是我生活的需要。你以后也要有一技之能,才能生活得更好。”
 
  从此以后,王发社发现翟德峰经常画画,并主动找王发社问这问那,王发社不厌其烦地给他示范讲解,他的画进步很快。现在这位学生在一家瓷砖厂成了专职彩绘人员,并且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他深信每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不管对待什么样的残疾学生,都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顺从天性,特殊的教学方法
 
  俗话说,聋哑孩子听不见,十有九个眼睛尖。根据这一特性,王发社在教简笔画时,故意把物体不画完整,让学生们挑错,在挑错中培养孩子们认真做事的好习惯。
 
  聋哑孩子虽有听力障碍,不会说话,但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特别感兴趣。王发社经常把他们所熟悉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作为教材,贯穿到教学的挂图中去,经常把他的《童叟乐百图》拿到课堂上,让学生欣赏其中的画面。一位双目失明的老人,拉着二胡神采奕奕地在唱《杨家将》,旁边有个孩子,双手托腮,聚精会神地听唱。王发社用这幅图告诉他们,只要有一技之长,就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习难度也逐渐增大,特别是素描和彩画课,因为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差。“她从雾中来”,这是王发社给学生讲的素描的观察方法和素描的表现方法,他给学生们讲,画素描就像雾中走向你的一个人,开始蒙蒙眬眬,当人越走越近,这个人就什么都看清楚了。
 
  对于有听力障碍的学生来说,对抽象思维的理解是件极不容易的事情。但是,要想学生学得好,老师就要勤动脑。为了让他们弄清素描的5个调子,王发社用单色在球体上形象地表现出来,让他们知道物体要想画得立体就必须画出高光、亮面、明暗交界线、暗面、反光。王发社在一个物体的后面放一个物体,再把后面的物体抽出来,然后把手伸进去,让他们理解量感。
 
  王发社送过的毕业班,升学率都是百分之百,全部考取山东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这是华北地区唯一一所、也是全国同类学校中唯一一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他们毕业后,有的回到母校任教,有的被福利工厂聘用,有的自己开店做生意。
 
  “能让生命残缺的孩子,感到生活的乐趣,能让他们独立走向社会,过上自立的生活,这是我最大的心愿和幸福。”这是王发社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作为一名特教美术教师的永恒追求。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2年5月15日第六版

最新热点

更多

浙江画院院长批黄宾虹是垃圾桶

刘思东,粤台秋色 元代卷3月27日,羊城八景长卷巡展杭...[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中国买家纽约扫货:拍下近千万美元黄花梨圈椅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图为清代...[详细]

元磁州窑瓷器量大品种少

元黑釉加彩题酒字玉壶春瓶元代磁州窑制瓷虽...[详细]

安思远旧藏火爆拍场 名家专场引藏界关注

安思远旧藏再次凸显名家品牌效应众多中国大...[详细]

青铜器2015最值得投资的对象

西泠印社中国首届青铜礼器专场受到众多买家...[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