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莘县版《清明上河图》问世 曾八易其稿
来源:
时间:2015-04-09 10:27:09
2010年9日,记者在王发社家中看到了这幅超长画卷,画卷中人物栩栩如生,或晨起锻炼,或逛街购物,或候车立街,或交流会谈,宛如现实场景。
2010年9日,记者在王发社家中看到了这幅超长画卷,画卷中人物栩栩如生,或晨起锻炼,或逛街购物,或候车立街,或交流会谈,宛如现实场景。在顺和公园的描述上,市民或在船上,或在岸边,向途经莘县的徒骇河中投掷着粽子以纪念屈原。
王发社介绍,《端午祥和图》全长29米,宽1米,共涵盖五部分内容,以莘县标志性建筑燕塔为中心,描绘了东起阳谷县边界、南邻河南濮阳、西与河北省邯郸市毗邻、北与冠县、东昌府区相连的莘县大地,涵盖了自然风貌、历史文化、工农业生产等,将现代城市与人文山水融为一体。
为保证画卷的真实性,王发社和王怀申师徒二人深入县城、乡镇、农村,进大棚,串街巷,走遍了整个莘县,行程400余公里。“大约有一年零四个月时间吧,画卷终于完成了。”王发社老师说,经过8次修改,终于完成了画卷。
据了解,原创作品将悬挂在莘县燕塔,作为永久展示。
详解画卷>>画中约有1.8万人
记者仔细观看画卷注意到,画中人物密密麻麻,可谓无处不在。王发社介绍,整幅画中约有1.8万人,其中最小的人物高度只有1厘米。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王发社主要以风景、树木描绘为主,而徒弟王怀申则以人物、建筑、车辆为主,师徒二人合作完成了画卷。
王发社介绍,画卷共涵盖五部分,在农业生产部分中,莘县的蔬菜基地、粮食种植、养殖业等尽现画中,市民在农田耕种、在市场上买卖农产品的情节栩栩如生。在城市建设部分中,将莘县小城的繁华描写清晰,商店、学校、幼儿园与现实逐一对应,闹市中人影重叠,或逛街、或购物,人物表情细致入微,县城各种标志性建筑醒目而立。在工业发展部分,画中以莘县古云镇油区为主,展示了莘县的工业发展面貌,其中包括采油、炼油等各个环节。在人文景观部分,古云镇千鹤湖及马陵之战遗址、张鲁镇马本斋纪念馆、丈八烈士陵园、文庙、伊尹耕种处、郑板桥游玩处等景点赫然入画。
王发社告诉记者,画卷属于风俗类画作,且运用写实手法,风格上模仿了《清明上河图》。作品初步完成时,王发社和王怀申曾和多位文艺界大师商讨作品名称,由于画中包含了当地居民从船上、岸边向徒骇河投掷粽子纪念屈原,考虑用端午节这一天作为时间界定,反映整个莘县的政通人和,故起名《端午祥和图》。
背后故事>>行程四百公里采风
今年54岁的王发社,在莘县特殊教育学校担任美术教师,而与其联手打造《端午祥和图》的,是他20年前的学生、现任莘县实验高中的美术老师王怀申。
2008年4月,王发社第一次下乡采风,从城市到乡镇,再从乡镇到农村。“每一个地方都不能落下。”王发社和徒弟王怀申先从县城开始,每一条街道,每一条巷子,他们都走进去,并随身携带相机,随时进行拍照,为今后创作提供素材。
王怀申告诉记者,一开始下去采风时,真是有点不太适应,但当他看到比他年长近20岁的老师时,他的意志便更加坚定了。 “可以说这是一个创举,从生我养我的家乡的每一个角落出发,沿着大街小巷探寻其中的故事,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鼓舞。”2008年5月开始,天气逐渐热起来,但他们二人创作的热情一发而不可收。
为保证画卷的真实性,王发社和王怀申师徒二人下乡体验生活,县城、乡镇、农村,进大棚,串街巷,两人走遍了整个莘县,行程400余公里。为了画卷的完美、真实,他们画哪里就到哪里走访考察,并不时用相机拍下现实场景,作为作画资料。
来源: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