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美术教师用画笔留住鲁西民俗
来源:
时间:2015-04-09 10:31:17
为了“留住”鲁西乡村民俗,莘县特殊教育学校56岁教师王发社先后历时1年4个月绘制了40米长《故乡记忆图》、1年半绘制了60米的《童叟乐百图》、半年完成50米长《鲁西民俗节日图》草图。
“耕牛拉石磙轧场,老翁口喊‘吁、喔、驾’,孙子递碗水,爷孙笑哈哈”“为新房顶编笆,小童席地戏耍”“老翁纺线,勒鸡毛风箱”“老翁放群羊”……几十年前在鲁西农村这样的场景几乎随处可见。而如今,只有留存在记忆里。为了“留住”鲁西乡村民俗,莘县特殊教育学校56岁教师王发社先后历时1年4个月绘制了40米长《故乡记忆图》、1年半绘制了60米的《童叟乐百图》、半年完成50米长《鲁西民俗节日图》草图,每幅图老伴均用诗加以注解。夫唱妇随,一唱一和,以往的鲁西乡村民俗场景跃然纸上。
《童叟乐百图》含107幅场景
“神牛出征磙声响,杈耙扫帚穿梭忙,里吁外喔号子喊,满场尽散新麦香。”4月13日下午,王发社刚刚打开60米的《童叟乐百图》,老伴李建梅就向记者念起了其中一幅民俗场景附注的诗句。再看那幅民俗场景,一位老汉赶着两头耕牛在场院里轧小麦,而孙子则端着水碗递给爷爷,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麦收季节繁忙的场景顿时在爷孙互动的愉快气氛中变得轻松有趣。
“炎夏的傍晚,孙子为爷爷挠痒痒,爷爷为孙子扇凉风”“爷爷勒鸡毛风箱,孙子为爷爷递鸡毛”“孙子赶牛,爷爷摇耧播小麦”……记者注意到,这幅60米长、60厘米宽的《童叟乐百图》包括107幅场景,展示了聊城过去的乡村民俗,更重要的是,60米画卷里每幅场景均赋诗一首,让人感到耳目一新。
“他画我写,这些诗句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诗,只是根据场景而作,既表达意境还能押韵就行了。”李建梅说,“露凝千珠玉,叶黄下枝藤,串巷打劈柴,鸟语唱晚晴”“杨柳乍绿二月风,遥望纸鸢翔九重,顽童仰面一串笑,老翁半卧牵拐绳”等等这些诗句均是对画卷场景的注解。“老两口一唱一和,其乐无穷。图的就是一种愉悦。”李建梅高兴地说,《童叟乐百图》反映的主要是上世纪聊城乡村老人们所掌握的赖以生存的一技之能。
王发社表示,《童叟乐百图》从2010年6月开始画,一直到2011年年底才完成,历时1年半。起初的想法是画“百叟图”,后来为了表现老人对孩子的爱,又将小孩子与老人的相处场景加了进去,这样更表现出老人与孩子和谐的爱,也给画面增添了趣味。
《童叟乐百图序》是这样写的,长在民间,生于农家,自幼从父种庄稼,百叟动人事,历历在目,如数家珍,常忆常新,似陈年老酒,愈品倍觉味道佳。身著粗布衣,笑露半颗牙,鸡鸣五更起,日落晚归家,栉风沐雨,春秋四时,忙里忙外,活不离手,老有所为,粗粮淡饭乐米茶。三十年过去,笑看乡村巨变。衣食无忧愁,电器进万家,致富来路广,种收机械化,耧犁锄耙淘汰,祖上劳技高阁,俨然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传统之美,将随岁月流逝,失去光华。虽鬓白,情未了,莫等闲,当奋发。废寝忘食圆己梦,倾心写诗画。愿后人以此读解历史,认识衣食父母的聪明才智,学习其优秀品质,仁德当先,吃苦耐劳,强国兴家。让勤俭朴实忠厚之美德,光大传承,花开神州,永不凋谢,誉满天下。时为序。
曾画1500幅的《烈火金刚》
王发社说,他在莘县聋哑学校担任美术课教师,对绘画艺术有着强烈的追求。原来曾用线描的形式绘制过连环画,俗称“画册”。他曾在2000年底至2004年,绘制过一套1500幅的《烈火金刚》画册,完成后济南的同行对他说,目前的画册不大景气。于是,这套《烈火金刚》画册没等出版就束之高阁了。
王发社展示整套《烈火金刚》画册时,记者注意到,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每个人物活灵活现,“黄昏,滹沱河边的军事要塞桥头镇,日本侵略军的猫眼司令亲自率领鬼子主力部队对措不及防的八路军某部突袭,一场血战展开。鬼子大队长毛利伙同当地伪军大队长高铁杆率领的伪军部队赶来支援,八路军某部内外交困,只得强行突围。镇上的老百姓们都躲在麦子地里,望着狼烟四起家园被毁,又痛又恨。”画册表现的场景,与上世纪正式出版的画册没有两样。
“整套《烈火金刚》用了3年的时间才完成,费了很大精力。”王发社说,画画册首先需要把整套原著精读、细读、吃透,只有真正掌握了里面的场景、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每个动作,才能画得逼真,没有这样的功夫,画画册是不可能的。
“老伴画画册主要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其间没睡过午觉,晚上最晚时画到凌晨3点多。后来发现他的生活不太规律,没午休,晚上熬夜,致使血压高。”李建梅说,最初的想法是,画册想给抗战胜利60周年献礼,完成后准备捐出去。后来,听说画册不景气,初稿完成后就放起来了。
想用画卷“留住”民风民俗
整套《烈火金刚》搁笔后,王发社就琢磨着画新的题材,农民出身的王发社发现,现在农村变化很大,以往农村的纺花织布、刨红薯、分地瓜、牛拉磨、编筐织篓等场面,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根本不知道是做什么的。“我就想把将要失去的民风民俗保留下来,传给后人,子孙后代通过画面来想象老祖宗当年的生产、生活方式。”王发社说,回望过去,再看看现在,过去农村是草房,现在是宽敞明亮的大院,城里变成了楼房,这样通过对比,至少能看出社会的发展变化。
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采风和收集材料,2009年初王发社开始动笔绘制《故乡记忆图》,这个长40米、宽60厘米的长卷用了1年零4个月。李建梅说,老伴出生在莘县大王寨乡杨庄。出生在农村,生长在农村,天生就有对农村的爱和依恋,农村场景对他来说就是天生的素材。当发现农村传统的东西即将失去时,作为老师,老伴总觉得有责任将鲁西一带的民风民俗保留下来,并有义务传承下去。《故乡记忆图》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农村场面,涉及200幅场景1000个人物。画完《故乡记忆图》后不久,他就开始着手画《童叟乐百图》。
目前,王发社正在赶制《鲁西民俗节日图》长幅画卷,这幅长卷2011年12月开始动笔,目前初稿已经完成,预计今年“五一”完成全部。画卷长50米,宽40厘米。记者注意到,王发社正在绘制的《鲁西民俗节日图》长幅画卷,人物栩栩如生,鲁西一带的民俗节日在这幅长卷上一览无余。
谈到今后的打算,王发社说,准备画童趣长卷,主要反映上世纪60年代,他儿时的小朋友是怎样玩的,玩的是什么东西,比如推铁圈、投布球、跳绳、捉迷藏、驱瓦、投杏核、陀螺等等,现在正组织材料,主线还是鲁西乡村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