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非遗”文化借传统庙会焕发生机

来源:
时间:2015-06-19 10:18:59

16日是农历五月初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的乔家金街传统庙会照例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吸引了大批商贩和市民前来。

  16日是农历五月初一,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的乔家金街传统庙会照例人流如织、热闹非凡,吸引了大批商贩和市民前来。
 
    当中,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清真老茶汤再次成为活动亮点。只见传承人吴文昌右手执红铜壶,左手执碗,壶身一倾,壶嘴与碗口间便架起了一条滚烫的“水桥”,随着他手一收,碗中的小米面瞬间成了热气腾腾的茶汤。
 
    “平时在学校门口支个摊档,每天能卖一百多元,像这样初一、十五的庙会,收入可以到四五百元,要是赶上春节、端午节这些重大节日,生意还会更好。”吴文昌一边忙着为食客泡制茶汤,一边对记者说。
 
    据了解,自2013年清真老茶汤被确定为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后,每逢庙会,吴文昌都会应当地文化部门邀请,将摊档“移师”现场。
 
    “借助传统庙会的集市平台,市民更好地了解到了非遗等传统文化,民间技艺传承人收入也能有所提高。”包头市东河区文管所所长杨帆对记者表示,市场化对传统民间技艺的传承和发扬大有裨益。
 
    杨帆介绍,庙会作为一项传统民俗活动,在东河老城区有着悠久历史。“最初人们在农历每月初一、十五前往妙法寺烧香,后来在寺庙周边形成了娱乐、购物等活动在内的庙会文化,至今不衰。”
 
    “非遗”等传统文化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在不少地方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尴尬。但在包头市东河区,面锁、糖塑、六合枕等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因庙会焕发出勃勃生机。
 
    “现在生意忙时,我80多岁的老母亲还能在家帮着给枕头绣花呢!”包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六合枕的传承人温永华告诉记者。
 
    “‘非遗’文化出现在传统庙会上,实际是给传统手工艺开辟市场化出路。”包头市东河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海峰表示,这些文化本来就源自老百姓的日常生产生活,不少就诞生在集市上,理应让其回归本位,而不是被供奉成高高在上的“殿堂艺术”,这样才能使“非遗”文化焕发其应有的生命力,继续传承发扬下去。

最新热点

更多

进口大果紫檀木暗藏大量活体害虫

图为截获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家具窄吉丁。检验检疫部门供...[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对西方艺术品一掷千金的时候 中国富豪在想什么

同一场拍卖会,以1 27亿美元拍下莫奈作品《...[详细]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

古董商潜入客户家盗窃 偷走深褐色玛瑙玉石

今年46岁的兰溪人丁某,绰号老鼠,在兰溪古...[详细]

毕加索巨作拍出1.8亿美元 刷新艺术品拍卖最高纪录

阿尔及尔的女人(O版本)新浪收藏讯 2015年5...[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