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艺界人士眼中的济南范儿
来源:
时间:2015-01-06 09:11:14
日前,“济南范儿——济南城市文化符号评选”大型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近日,济南文化、艺术界人士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
日前,“济南范儿——济南城市文化符号评选”大型活动仍在火热进行中。近日,济南文化、艺术界人士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济南市曲艺团团长韩波和晨光茶社相声大会负责人孙小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济南的传统曲艺历史悠久,要说济南范儿,济南曲艺当之无愧。
相声段子里看济南人的性格
“要说啥有济南范儿,我看济南相声得算一个。”电话中,孙小林这样说。与北京和天津的相声相比,济南相声有自己的特色,“济南的相声特点综合了北京的稳重和天津的幽默,同时表现出了大气的一面。北京相声属于文,天津相声属于爆。济南相声则是文爆结合。”孙小林说,他的父亲孙少林先生在创办晨光茶社时,就不断邀请北京、天津的名家前来献艺,“这些来自京津两地的演员带来的不仅仅是精彩的相声段子,还带来了京津两地的表演风格,从而使济南相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相声是一门很接地气的艺术形式,每到一地,都会向当地的老百姓学习,从而将本地的文化融入到相声节目中去。”孙小林说,济南相声能充分体现济南人的性格特点,“咱们济南人豁达、淳朴、包容,因此相声演员也有演出卖力气、真心实意,能接受外来新鲜事物的特点。”说到创新,孙小林介绍,从当年孙少林先生的《卖布头》、《学电台》、《山东二簧》、《铡美案》到自己的《济南话》、《百县游》、《百泉图》、《百将谱》等作品,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作的作品,极富山东济南特色。
传统曲艺伴随济南人的生活
“山东大鼓、山东琴书和山东快书也都有咱济南的范儿。”济南市曲艺团团长韩波在谈到心目中的济南文化符号时,很是激动地推荐道。他说,济南曲艺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上世纪中叶,济南府已成了和北京、天津并称“三大码头”的曲艺重镇,而山东大鼓、山东琴书等更是济南人引以为豪的艺术形式,“这几样,还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足见它们的重要性。”
“不仅是历史悠久,就是在当今,传统曲艺也与济南人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韩波告诉记者,济南市曲艺团的成员,在继承传统的同时,还结合时代特点创作出一大批新节目,“山东大鼓《古曲新韵》等新作品,就受到了观众的好评。”韩波介绍,为满足外地游客了解济南和本地市民周末的娱乐需求,济南市曲艺团在明湖居推出两大活动,“‘好客明湖’作为旅游专场,主要针对外地游客,演员们会用最传统的济南曲艺介绍济南的自然风貌与风土人情,而‘开心甜沫’则是济南市民周末最喜欢看的演出了。”除此之外,济南市曲艺团还在2014年在济南各个社区村镇进行公益演出60多场,让更多市民了解济南曲艺,“另外,我们的《泉城人家》、《蓑衣哥寻妻记》等话剧也都是用济南话来演,反映的也都是咱济南人自己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