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相声小剧场为何萎缩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时间:2015-08-13 10:05:58
刘嘉文是一名相声爱好者,对相声艺术十分痴迷。刘嘉文回忆,2005年左右,北京的相声小剧场还不太红火,除了周末相声俱乐部,也就是德云社。
2009年前后,北京有50家左右;经过淘洗,如今剩下20多家
刘嘉文是一名相声爱好者,对相声艺术十分痴迷。刘嘉文回忆,2005年左右,北京的相声小剧场还不太红火,除了周末相声俱乐部,也就是德云社。“那个时候的德云社可不能跟现在比,观众听相声花不了多少钱。”
2009年前后,相声小剧场呈爆发增长之势,光北京就有50家左右。刘嘉文开着自己的那辆二手捷达轿车,时常横穿京城去小剧场观看他钟爱的相声。可这一年来,刘嘉文没有再去过小剧场。“段子不太好,演员的水平也参差不齐。你发现没有?这些红了的相声演员又回到电视里去了,参加综艺节目,弄个脱口秀啥的,小品他们也演。”说到这里,刘嘉文有些失落。
曾经的红火:演出被交警喊停
“那时我们在鼓楼西大街广茗阁茶楼演出,场场爆满。那条路本来就不宽,也没几个停车位,观众就把车停在路上,交警来贴条儿都不走,经常我们演着演着,进来一个交警,张嘴就喊:‘别演了别演了,先停一下,出去给挪挪车!’就那样,观众都不带挪窝的!”说这话的是相声演员金霏,他和他的搭档陈曦是嘻哈包袱铺的青年相声演员,聊起京城相声小剧场曾经火爆的场景,金霏依然历历在目。
2009年,北京的相声小剧场异常活跃,有些演员常常是在一个剧场说一段节目后,随即驱车赶到下一个剧场演出。
“自上世纪90年代相声回归茶馆(小剧场)后,恢复上演了大量的传统节目,吸引了很多观众,使听相声、说相声成为一种时尚。”相声小剧场谦祥益文苑经理史清元告诉记者。
相对低廉的价格也成为相声小剧场火爆的原因。在北京,起初的相声小剧场票价在20元左右。相声演员李金斗与宋德全、孟凡贵等人组建的周末相声俱乐部一直坚持低票价。这样的价格能换来几个小时的轻松生活,相声也迅速成为许多人休闲娱乐的方式。
不仅如此,相对上世纪80年代在电视平台上热播的相声节目,小剧场的相声表演更加生动、贴近生活,也易让观众共鸣。二炮文工团团长周炜是央视春节联欢晚会语言类节目的常客,他表示,在电视上表演相声没有在小剧场中放松。
如今的冷淡:膨胀带来的泡沫
经过几年的淘洗,如今北京的相声小剧场剩下20多家,其中德云社、星夜相声会馆、鸣乐汇都同时有多个剧场演出。
2008年5月成立的嘻哈包袱铺是京城相声小剧场的代表,最多的时候在4家剧场演出,一周演出20多场。如今,嘻哈包袱铺正常营业的只有两家。凡是有演出的日子,金霏和陈曦都会提前到剧场,一边对活儿,一边排练新的节目。
陈曦说,现在周末的票房还可以,平时会稍微“惨一点”,不过这并不影响演出的质量。记者通过嘻哈包袱铺负责销售的工作人员核实,观众少时只有二十几个。
如今,德云社在京城已经成为旅游目的地,全国各地的许多相声爱好者慕名而来。刘嘉文表示,虽然德云社的票房可能没有受到太多冲击,但相声的质量的确不如几年前。“过去听的相声,不仅语言幽默,而且常听常新。但现在的许多相声,一听就是把网上的段子串在一起,有的段子演员刚一张嘴,我都能接出下句。”
星夜相声会馆也是现在京城相声小剧场中生存状态还算不错的一家,班主是李菁。他道出了相声小剧场由盛转衰的原因:“举个例子吧,本来有10个演员在一起说相声,后来有名气了,火了,又有20个演员来投奔,但是每天的演出时间是有数的,也需要给他们争取演出的机会,怎么办呢?就再开一个园子,最开始的10个人就分开了,随着人数的增加,园子就越开越多,但是水平跟不上。这样的发展模式,曾是许多相声小剧场的模式,但是这种方式现在看并不健康。”
金霏肯定李菁的说法,“相声艺术非常考验演员的功力。有人说一部电影可以反复看,但是一部相声作品听两次就不乐了。这其实是不对的,你看侯宝林、马三立老先生的作品,什么时候听都会觉得有意思,这是因为艺人的功力深厚。而如今很多相声演员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觉得相声赚钱了,一窝蜂地扎进这个圈子,导致这个圈子鱼龙混杂了。”
未来的期望:继续坚守、加强原创
“经历过曾经火爆的日子,如今稍显冷清,但是我们哥儿俩没觉得是个事儿,因为选择干这行,就没打算出名赚大钱,就是真心喜欢这门艺术。我们俩是同学,从小一起学相声,师父和前辈们用心教我们,我们也应该耐得住寂寞。”陈曦和金霏以及高晓攀是北方曲艺学校的同学,在他们看来,相声必须经过严苛的训练和扎实的舞台磨练,才能出来好的表演。
“我、何云伟、李菁、王玥波、徐德亮按照北京话来说就是发小,从小就喜欢曲艺,在一起说相声。”按照星夜相声会馆演员应宁的话来说,这个团体最大的优势就在于“整齐”,这个整齐来自心态、水准,甚至是收入。大家都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观众经常可以看到徐德亮、王文林、应宁、王玥波,甚至李菁、何云伟的名字出现在同一天的星夜相声会馆的演出节目单上。这种水平相近的节目安排在一场演出中,观众会非常过瘾。
应宁是个很知足的人。“我们小时候曾经在不足15平方米的小票房里演出,那个时候的快乐和幸福感,我一直保持着。你别看我们也在电视上出现,但是小剧场里的演出我们从没有放弃,也正是这样,才培养了一批观众。”应宁说。
鸣乐汇的创始人李鸣宇希望通过原创来改变相声小剧场的命运,“当90%的剧场在说传统相声时,我们只有说自己原创的新相声,才能从中脱颖而出。即便是翻新的传统相声,我们也只保留传统的架构,其余都是全新的。”
对于相声小剧场中许多段子比较低俗、用词和语言经常有些“擦边球”的情况,金霏认为,不能因为受众喜欢听,就用在段子里。“虽然自己知道,说一些这样的内容观众会笑,但这不是相声,也不是相声应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