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相声 武汉人特有的“笑的艺术”
来源:武汉晨报
时间:2015-11-10 10:51:09
今年8月刚刚公布的武汉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就有武汉相声!
日前,武汉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草案)》进行了一审。为做好条例(草案)的修改工作,市人大从上周五,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对该条例的修改意见。立法分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此举对加强城市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建设文化强市,具有重大意义。
据了解,这些年来,武汉市制定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实行分类保护,建立非遗名录。
今年8月28日,武汉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公布,至此,我市已有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16项(其中,国家级15项,省级50项,市级138项,区级313项)。这期《城地理》,记者将向大家介绍今年刚刚入选的两项非遗项目——武汉相声和武汉大禹传说。
编者按
关注武汉“非遗”立法
说起相声,谁都知道。可武汉相声,它的定义对不少武汉人来说,有点陌生吧?
今年8月刚刚公布的武汉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就有武汉相声!
那么,什么是武汉相声呢?它凭什么能成为非遗项目呢?
跟着晨报《城地理》记者,走进武汉说唱团,看看武汉相声的前世今生吧。
“光头”+武汉话,相声有了武汉烙印
相声是中国独特的民间艺术形式,亦是“笑”的艺术。早在先秦时期,当时的俳优,在楚庄王面前以一匹军马的安葬为题讽谏、戏谑“贱人贵马”,被当今相声界权威专家确认为“相声的精神血脉之一”。这位讽谏者就是相声之鼻祖。
武汉说唱团党委书记高青介绍,相声源于津京,盛行于明清时期,在清末至民国定型。1914年前后,就有从北方来的高鑫泉、戴质斋在汉口(老圃花园)表演相声。距今有百年历史。
武汉的新市场(民众乐园)最能吸引相声艺人。由于武汉的独特地理位置,大批南来北往的相声名流带来了风格各异、异彩纷呈的相声表演,奠定了武汉相声的坚实基础。
被誉为“南方笑话公司总经理”的土生土长的武汉人潘占奎,以其标志性的外形(光头)、地道的武汉方言,表演从北方相声移植过来的方言单口相声,更是将相声这门北方艺术打上了浓浓的武汉烙印,也为武汉相声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基础。
自上世纪60年代起,武汉说唱团组成的“相声队”北上京津;南下两广,东至上海、苏杭,西到甘肃、陕西,所到之处均受到观众和同行的好评。
内容新、表演新,成就武汉相声地位
早年相声南来,武汉的演出场所最好最新。民众乐园(新市场)集中展示民间戏曲曲艺,全国独一无二。艺人撂地场所有黄鹤楼下、后湖堤、长堤街以及后来的“火场”。这些地方的空地、曲艺棚子能与北京的天桥、天津的虹桥、上海大世界、济南大观园、南京夫子庙等地比美。
新中国成立后,武汉相声得到迅猛的发展。被誉为“文艺三尖兵”的胡必达、夏雨田、何祚欢进入武汉市说唱团。胡必达的相声表演堪称一绝,被相声大师侯宝林发现后,欣然收入门下。胡必达先后创作表演的相声《音乐会》、《劳动号子》、《满园春色关不住》等作品,艺术效果强烈,地方风味浓郁,脍炙人口,多次特邀进京展演。70年代末,武汉相声达到鼎盛时期,专业业余相互交映,创作表演方兴未艾。武汉说唱团相声大会赴两广演出,引起轰动;各区、局业余相声队的“相声大会”每周不空,轮番火爆上演。武汉相声渐入佳境。
武汉相声贵在一个“新”字。演出形式新。单口、对口、群口、方言、普通话应有尽有。还有发展了的化妆相声——相声小品。武汉的相声大会,比起京津、沈阳、西安的茶社相声大会,起点高,规模大。上世纪60年代起,老、中、青演员实力雄厚,生机勃勃各种风格的相声济济一堂,不仅在武汉场场满座,武汉的相声大会几次走进广东、广西、福建,倾倒南国,震撼港澳,福建省政府还特地挽留武汉的相声演员们参加1963年春节慰问团,深入前线岛屿慰问解放军。相声大会在万人广场掀起海啸般的欢笑热浪。
上世纪80年代后,武汉相声的新传人陆鸣、赵卫国等,说、演、唱、奏功夫全面,素质好,陆鸣编演的《吹拉弹唱》演出千场后,登上了央视春晚。观众反映,至今还没人超越陆鸣的吹、拉、弹、唱真功夫。近十年来,陆鸣、田克兢等一批相声名角,将夏雨田创作的相声剧改头换面,打造出汉派文化新品牌——方言相声喜剧。夏雨田创作的独幕、多幕、相声剧,实际上是将化妆相声拉长,将相声小品连缀起来,围绕一个情节展开。陆鸣他们成功地将普通话改为武汉方言,地点集中在武汉的一个社区——快活里。不管什么剧情,剧中人都是岔巴子、嘎巴子、栽麦子……相声剧的剧中人的名字、叙事的方式、矛盾展开、解扣,结构笑料抖包袱,全是用的相声传统手法。
作品内容新,是武汉相声最重要的核心特质。
夏雨田是武汉相声的功臣
武汉相声出新的功臣是夏雨田。夏雨田自幼在北京天桥迷上相声,到武汉又迷恋黄鹤楼下潘占奎的单口相声,抛弃一切优越生活工作条件,矢志曲艺事业,武汉市文化局领导亲自督办将他调来说唱团。进团后,夏雨田这位中国第一个大学生相声演员创作了一批相声歌颂为国争光的运动健儿,后来广泛深入生活,写了数以百计歌颂新时代、歌颂时代新人的相声,从女队长、工人先锋、人民子弟兵到教师、医生、殡葬工、修脚工等,都是他相声作品里的主人公。近300段相声,均是新内容、新手法、新故事、新包袱,没有一篇是旧瓶装新酒。小说的情节、诗的语言、高尚的情操、热情的表演,生活中的甜脆笑料,形成夏雨田相声的特色。
夏雨田毕生追求的“用笑声把人们带到新的境界美的天地”,这是大方向,值得深入研究和总结。夏雨田是中国相声界不多见的具有大学学历的艺术家,他创作的作品大半以上是歌颂新生活、赞扬新人物的。其中《女队长》经著名相声演员马季演出后脍炙人口,还被法国巴黎第七大学选译为教材。
他创作的《难忘一课》、《农老九翻身记》、《归国记》、《吃不了兜著走》、《借电话》、《家庭诗会》等获全国创作一等奖,1994年获中央电视台、中国曲协颁发的全国相声创作杰出贡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