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闺房老手艺

来源:
时间:2015-01-22 14:53:19

1945年南京的老年妇女在互相做美容——绞面,本图由德国籍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45年所摄。


 1945年南京的老年妇女在互相做美容——绞面,本图由德国籍女摄影家赫达-莫里逊(Hedda Morrison)1945年所摄。我小时候在徐家汇老街还看到过,一位妇人在给坐着的年轻女人绞面,那妇人口中含着一根白棉线,左手粘着胶布的拇指和食指张开,从口中的棉线中拽出一端麻利地绕上几个圈,再用右手扯着那一端,然后左手两只手指灵活地一张一合,右手边配合,棉线绕成的那个结便贴在少女抹了白色的粉的脸上绞。这就是绞面。这个习俗,1966年“文革”之后就基本上绝迹了。2005年,我在台湾花莲等地的老镇上还见到过,那个场面在当地很普遍,说明台湾更多地保留着传统文化习俗。
 
  说起来,绞面也称“挽面”、“挽脸”、“开脸”,南北方言叫法也不一样,北方人叫“绞脸”,广东人传统称“接口”,也有人称之为“拉面”、“猛面”。不管叫什么名称,绞面主要功能是拔除脸上的汗毛,让涂在脸上的粉妆更匀称光滑。
 
  “绞面”是古代女性美容的“秘籍”。按照古代习俗,女人一生中最为隆重的仪式莫过于坐花轿、拜堂成亲。婚礼前就得为新娘开脸,按照古俗,开脸即开运,这样就造就了一门古老的手艺——绞面。所以,在中国,从南到北,几乎各地都有给新娘子开脸的习俗,通常都由女性长辈施行,是一种成人礼。女人一生正式的开脸就一次,此后倘若离婚改嫁等均不再开脸。有的地方在开脸之前,家里还要煮“开脸饺”分赠亲友以示吉祥,也有开脸时要唱开脸歌以预祝新娘生育。
 
  相传隋炀帝滥抢民女,于是有一家人就把出嫁的女儿脸上的汗毛全部除去,涂脂抹粉假扮城隍娘娘抬到新郎家,以躲避官兵的检查。后来大家跟着学,成了风俗。此传说的真伪已经不可考。
 
  农业文明的时代,那个时候没有美容院,也没化妆品,女子面容的修饰,全靠口耳相传的闺房老手艺。每逢赶集、庙会、赴宴、会客或者岁时节令,女子通常都要做绞面,其实就如同今天的女子去美容一样。既然绞面是民间一门古老的化妆术,也是一种传统习俗,就会有其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总结整理这种手工技艺,可以更好地将其规范融入新兴的美容行业。

最新热点

更多

山西发现清代特快专递信封 官吏用钢笔书写(图)

新华网报道称,在山西发现了清代的一个“特快专递”信...[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全国多地保障房频唱“空城计”被指因畸形政绩观

网民表示,保障房“空城计”在多地都有上演...[详细]

3D打印建筑亮相苏州 别墅打印耗时仅1天(图)

用3D打印技术打印的房子是什么样的?质量安...[详细]

小伙拍卖600余双藏鞋为卖饼救子老人捐款

18日,河北唐山男孩“阿木”将收藏的600余双...[详细]

成都男子挑80斤粪徒步5公里 宝马奥迪随行

前面是挑着两只粪桶的“挑夫”,后面是随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