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厚民:不只是毛泽东的摄影师

来源:
时间:2015-04-10 09:20:03

2015年3月9日凌晨,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在京去世,享年88岁。他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曾用镜头定格下许多经典瞬间。


  编者按:2015年3月9日凌晨,著名摄影家吕厚民在京去世,享年88岁。他是在毛泽东身边工作时间最长的摄影师,曾用镜头定格下许多经典瞬间。但这并不是他摄影作品的全部,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说,“大家平常总是注意他拍的毛泽东的照片,把他拍的其他方面的照片忽略了。”
 
  吕厚民和他拍摄的《毛泽东与周恩来》。
 
  5次单独和毛泽东合影留念
 
  吕厚民生于1928年9月9日。1948年3月任小学教师,同年7月考入东北电影制片厂,被分配到照相科。1949年11月,调到北京电影制片厂照相科工作。1950年初春,21岁的吕厚民接到组织通知,前往中南海警卫处工作,主要是给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拍照。
 
  吕厚民曾说:“在主席身边工作,从个人来讲是非常荣幸的。从我们摄影记者的眼光来看,毛主席无论拍哪个角度,都让人感觉到非常魁梧,真是和一般人不一样,自然中透露出伟岸。”开始给主席拍照的时候,吕厚民感到很矛盾,在他的眼里出现了两个毛泽东,一个是在党务和国务活动中作为领袖的毛泽东,一个是在日常生活中亦师亦友的毛泽东。
 
  吕厚民曾多次回忆,在毛泽东身边拍照的那些年,毛泽东从来没说过哪个能拍,哪个不能拍,哪个能发表,哪个不能发表。就拿拍过的不少毛泽东光脊背、穿泳装的照片来说,拍摄时毛泽东都知道,但从不阻止,对他非常信任。事实上,在跟随毛泽东拍摄的日日夜夜中,他们很少用语言交流。镜头前和镜头后,这对年龄相差35岁的拍摄者和被拍摄者之间,有着难以言说的情感。在中南海工作期间,吕厚民曾5次和毛泽东合影留念。
 
  经典照片背后的故事
 
  《毛泽东在办公》《毛泽东在庐山》《毛泽东打乒乓球》《毛主席畅游长江》《毛泽东与周恩来》……这一张张著名的领袖照片,都是由吕厚民拍摄的,每一张照片背后也都有其故事。
 
  1953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24次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结束了,代表们开始有秩序地离场,吕厚民有意识地等着。这时,他往主席台扫了一眼,眼看着周恩来起身,手里拿着一份文件,但没有朝外走……“快!周总理正向毛主席走来!”一个闪念之间,吕厚民举起了相机。提到这张照片,吕厚民说:“我当时用的是美国的闪光灯泡,每照一次就要换一个灯泡,换一张底片。拍照时,先要把片子上好,装好灯泡,然后把片盒拉开,把距离调好,再按快门。这中间要有一系列程序动作,不像现在全自动。那时就能拍1张,拍第2张两个人就离开了。如果你不等,不准备好,这张照片就拍不到了。”
 
  1961年夏天在庐山,主席连续工作好几天了,日夜操劳,很辛苦。那时正是3年自然灾害,国际上反华势力也很嚣张。上午主席出去散步,登上一座小山。上去了,先是站着,右手叉腰,表情有点疲惫,而且愁眉不展,然后就在山顶上来回走动。主席出去散步的时候,也不停地思考,心里也想着国家大事。过了一会儿,大约有半个小时,他又坐下了,坐在一条长凳上,一只手撑着凳子,表情还是那样凝重,望着远方,在沉思。这个时候吕厚民就给主席拍照了,就是《毛泽东在庐山》。
 
  1962年毛泽东在上海打乒乓球。吕厚民说:“这张照片也可以说是‘抢’出来的。那次是在上海,我看到主席正在散步,就动员身边的人,主席散步回来以后,从另一个门进去,经过乒乓球案子,可以请主席打一下,留个影。因为主席过去打过乒乓球,但一直没有拍到照片。那次,果然就拍到了,现在我们可以看到主席打乒乓球的照片了。”
 
  1961年至1964年间,吕厚民担任毛泽东的随身记者,他拍摄了大量广为人知的主席照片。而与那些会议、讲话中的历史瞬间相比,吕厚民更喜欢他拍摄主席日常生活中的照片。
 
  不只是毛主席的摄影师
 
  吕厚民镜头下的伟人形象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既有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领袖气魄,也有朴实亲切的父亲慈爱。但拍摄毛主席的照片并不是他摄影生涯的全部,在拍摄日常新闻方面,他也很有成就。
 
  在“新华典藏”图库中,陈小波挑选了10幅吕厚民的作品,但毛主席的照片入选的只有两三张,其他都是他拍摄的日常新闻图片。“他是在影像上非常有天赋的一个人。大家平常总是注意他拍的毛泽东的照片,把他拍的其他方面的照片忽略了。”
 
  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廖承志主持编辑出版大型画册《中国》,当时廖承志看到这个画册的时候说,不仅仅要反映成绩,还要有反映新中国成立之后遇到的困难。当时正好广东有一场水灾,说让谁去呢,就想到了吕老,吕老效率极高,3天就回来了,第2天照片就送到了廖承志手里,他非常满意,赞叹“好!到底是新华社的速度”。
 
  一生从未停止过拍摄
 
  “他能从几千人里被选出来做毛主席的摄影师,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吕老这个人非常聪明,有很多人都拿摄像机,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拍的像他这么好。”新华社领衔编辑陈小波说。
 
  在朋友的印象中,吕厚民从未停止过拍摄。在器材匮乏的胶片时代,吕厚民为了拍好照片,动了不少脑子,为了随时抓拍到精彩瞬间,直到去世前几个月外出拍摄时,他还自己背着重约几公斤的摄影包,爬高走低,与年轻人一样,而且不愿意别人背他的摄影包。

最新热点

更多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总成交26.9亿

香港苏富比2015春拍总成交26 9亿  新浪收藏讯 201...[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红木品牌连天红深陷欠货危机:卖场先行赔付难兑现

首都机场的广告牌上,连天红霸气的广告十分...[详细]

中国买家纽约扫货:拍下近千万美元黄花梨圈椅

资料图片。(图片来源:广州日报)图为清代...[详细]

元磁州窑瓷器量大品种少

元黑釉加彩题酒字玉壶春瓶元代磁州窑制瓷虽...[详细]

安思远旧藏火爆拍场 名家专场引藏界关注

安思远旧藏再次凸显名家品牌效应众多中国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