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让世界了解中国抗战的牺牲
来源:
时间:2015-05-04 10:51:40
辛西娅·杨自2007年以来,担任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一职,卡帕的众多资料均由她管理。
辛西娅·杨自2007年以来,担任纽约国际摄影中心策展人一职,卡帕的众多资料均由她管理。
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她评价卡帕在汉口的拍摄,让世界了解到中国坚决反抗日本侵略的不屈意志,传递了中国与全世界并肩站在“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前线的声音。
在卡帕一生中发表的4000余张摄影作品中,摄于战时汉口的作品尽管所占比重不算大,却对卡帕本人的职业成长起到了关键促进作用。
“卡帕并不是一个习惯用文字表达的人。”辛西娅介绍,1938年卡帕来到中国,进行战时中国拍摄任务,其拍摄的第二站便是武汉。
在中国的8个月时间里,他曾数次与在美国的弟弟、同是摄影记者的康奈尔·卡帕通信。信中,他谈到最多的是在战时中国的拍摄困难——拍摄行动受到各种条件制约、语言问题以及拍摄经费等。
辛西娅说,在这些通信和其他有关卡帕的资料中,他对战时武汉的直接文字表述不多。也许作为摄影师,最好的观察是照片。
在战时武汉,卡帕既将镜头对准了参加游行的群众、学生、士兵,也拍摄了当时在汉的国共高层领导人。
辛西娅说,通过将当时武汉各阶层的抗日场景摄入镜头,卡帕希望向世界展现一个生动的武汉全景。在武汉,卡帕还首度尝试彩色胶片摄影报道。1938年10月17日美国《生活》杂志采用了卡帕的4幅彩色照片,场景是日本军机轰炸汉口后的燃烧场面。这是当时极少数新闻摄影师使用彩色摄影进行报道的范例。
通过卡帕的摄影作品,世界得以了解中国在这场“共同的国际战役”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积极贡献。辛西娅指出,卡帕的这段中国拍摄经历对其职业生涯极为重要,使其迅速成长为一名缜密细致、富有条理的专业摄影记者。
她介绍,未来将组织一次摄影展览,对卡帕的战时中国摄影作品与同时期的中国摄影记者作品进行对比,供观众从不同角度了解当时的中国。
左图:1938年,周恩来在武汉
中图:1938年,武汉八路军办事处,站立者为叶剑英,旁边坐着周恩来
下图:1938年4月29日,汉口市民观看中国空军与日军激战的场面。卡帕的照片中,既有市民为中国空军空中战斗忧心忡忡的神情,也有得知20架敌机被击落后欢欣鼓舞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