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艺《红旗谱》开幕演出
来源:
时间:2015-03-09 11:17:24
2015年3月14日起,由天津大剧院主办的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即将拉开大幕,众多国内外大戏将登上大剧院的舞台与津门观众见面。

好戏知时节,2015年3月14日起,由天津大剧院主办的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即将拉开大幕,众多国内外大戏将登上大剧院的舞台与津门观众见面。本周末,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大型话剧《红旗谱》作为2015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的开幕大戏率先登场。
看戏剧到天津
作为近代中国戏剧的重镇,天津诞生了多位影响中国戏剧的领军人物:曹禺、焦菊隐、于是之、林兆华、陈宝国、陈道明、梁冠华……正因于此,在天津举办戏剧节就显得尤为必要了。去年的2014首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除了北京人艺的《茶馆》、《白鹿原》外,顶尖《朱莉小姐》、《耶德曼》、《假面·玛丽莲》三部外国大戏让国内戏剧人呈现出“看戏到天津”热潮。
今年,在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中,天津大剧院更进一步,邀请到了更为多样化的戏剧作品,力图将戏剧节打造成为真正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戏剧盛宴。从3月14日至6月28日,十余台大戏将依次登场:天津人民艺术剧院的《红旗谱》,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全明星版《四世同堂》、《长夜》、《暴风雪》、《伏生》,林兆华作品《建筑大师》,德国柏林邵宾纳剧院的《哈姆莱特》,波兰华沙话剧院的《伐木》……林兆华、孟京辉、田沁鑫、过士行、査明哲、王晓鹰,这些影响着中国戏剧界导演的作品均将在本届戏剧节中亮相。
话剧《四世同堂》:走过花甲 回望经典
本届曹禺国际戏剧节上的一大亮点就是中国国家话剧院即将携四部明星荟萃、广受好评的重量级大戏亮相。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话剧表演团体,中国国家话剧院此番重装登场,演出作品之多、水平之高,在天津当代话剧演出史上尚属首次。
四部话剧,四个故事,四种风格,然而由国家话剧院呈现的这四部话剧大戏却在精神内涵的某个点上达成了一致:对非常境遇下人物际遇与内心深处世界的探索,对他们灵魂的追问。这四部大戏分别是将于3月20-21日上演的《四世同堂》、3月27-28日上演的《长夜》、4月10-11日上演的《暴风雪》和将于6月19-20日上演的《伏生》。
如果按照老舍先生最终完成《四世同堂》的时间计算,如今这部久负盛名的长篇小说也应该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四世同堂》曾两度被搬上荧幕,因此也成为了老舍先生最为脍炙人口的小说作品之一。
时间进入21世纪,以新锐著称的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成功将老舍先生长达85万字的小说原作浓缩转换为180分钟的话剧,首次将这部名著搬上话剧舞台。国家话剧院版话剧《四世同堂》保留了原作的主要情节,以居住在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的祁老太爷一家及胡同中的左邻右舍在“七七事变”爆发后的生活境遇为中心,讲述了抗战中普通中国百姓的悲欢离合。作品中小羊圈胡同内发生的一切,映射出的是中华民族面对外来侵略时的英勇不屈。
自2010年于台北首演之后,国家话剧院版话剧《四世同堂》已经轰动了台北、香港、澳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国内38座城市,演出近200场,震撼20余万观众,社会各界好评如潮。老舍先生长女舒济表示,话剧版《四世同堂》全面地呈现了老舍先生原作的风采,尤其是将中国传统戏剧的写意手法非常巧妙地运用到剧中,效果非常好;老舍先生长子舒乙则毫不吝惜溢美之词:“(话剧版《四世同堂》)该有的都有了!这个戏站住了,没问题!人物没缺、情节没缺,舞台调度好,演员演得好,导演导得好。”
《长夜》人不寐
在此次集中亮相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的四部国家话剧院大戏中,有两部作品的题材十分引人注目:它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于农民工,或处于社会底层、艰难求生的人物。这两部作品就是话剧《长夜》和《暴风雪》。
《长夜》的故事发生在当代中国北方某大城市城乡结合部一座半传统半现代的小镇上:在一个寒夜的傍晚,一群农民工聚集在嫂子开的饭店“月儿楼”里。数年前,他们离开家乡进城打工,一起经历了许多坎坷,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如今,他们当中有的飞黄腾达,有的家境小康,有的仍在工程队里干活,还有的成了算命先生、厨师、服务员,甚至还有人蒙冤入狱,最近刚刚出狱。嫂子则在丈夫去世后带着女儿经营着月儿楼。这个夜晚对他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特殊的……
《长夜》的主演阵容十分强大,由著名演员陶虹、刘威分别饰演剧中男女主人公。同时,该剧别出心裁的舞美设计也有力地烘托了全剧关注反思现实的氛围。
遥望《暴风雪》欲来
相比之下,由当代中国最著名的剧作家过士行倾十年心血创作完成的话剧《暴风雪》的内容与情节则更加锐利且富于戏剧性,剧中主人公不仅是挣扎在社会底层的矿工,而且身份背景也更加复杂,难以用简单划一的标准衡量其善恶。《暴风雪》的灵感来源于2001年袭击南方的一场大雪,故事讲述一个因生计所迫铤而走险的矿工在恓惶路上遭遇百年不遇的暴风雪,所乘坐的大巴被困在路上,他带领同车的人铲雪,竟被进行直播报道的电视台当做“铲雪英雄”报道。与此同时,一队特警也匍匐在后……兼任编剧、导演的过士行通过营造一个极端环境搭建了一个特殊的舞台,让走上这个舞台的人物上演了一部颇具荒诞意味的“灾难片”。过士行认为,这个发生在雪地里的故事也有“空灵”的一面:剧中倾尽笔墨描绘的是人,是灾难中人与人的关系,而作品本身也是对社会、对时代的“发言”。
为了突出故事中的紧张氛围,加快叙事节奏,《暴风雪》别出心裁地像电影那样频频切换场景。另外,《暴风雪》的舞台上还将罕见地持续营造降雪效果达一个半小时,而且越下越大,最终堆积起没膝大雪,以达到逼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