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禺戏剧节上演《伏生》
来源:
时间:2015-06-18 11:06:58
自2013年作为国家话剧院压轴大戏首演后,《伏生》一直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
“两千年,一个人一生的全部悲欢离合只留下一部书、一页只言片语,两千年又抹去、省略了什么?”6月19-20日,这样的思索将呈现在天津大剧院的舞台上,为即将结束的第二届天津曹禺国际戏剧节增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一笔就是由孟冰、冯必烈编剧,王晓鹰导演,侯岩松、涂松岩、俞颖主演的话剧《伏生》,该剧也是国家话剧院2015天津演出季的收官之作。
先秦流传至今的古籍《尚书》中有一则故事:秦亡,汉朝建立,汉文帝时在全国征求能读《尚书》的人,寻访到伏生,其时他年已90多岁,不能应诏赴京,于是朝廷派太常掌故晁错前去……话剧《伏生》取材自这一历史故事:秦时统一天下,伏生通晓儒学精髓,被封为博士。随时间发展,一时被尊崇备至的儒学竟沦至废黜,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伏生传奇般地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以奇特的背诵方式保存下来,得以免受焚烧之祸。伏生用个体生命扛起文化坚守,受尽了家庭情感的不解与社会的诋毁,当坚守看似终得圆满时,他又经历了内心深处更为震彻心灵的拷问。
自2013年作为国家话剧院压轴大戏首演后,《伏生》一直受到观众和专家的好评。王晓鹰曾表示,该剧最打动他的是“伏生把自己的生命同书籍融为一体时,其实将自己放在了无法解脱的困境中。”《伏生》所蕴藏的魅力是将戏剧、历史和文化三者最大限度地融合并呈现在舞台,重现戏剧艺术独特的观演价值和心灵思辨。此次演出,舞美效果、道具使用、场景刻画都有着让人惊艳的手笔,如在舞台美术上,景与服装的灰土色基调渗透出了历史的泥土气息;又如歌队时而戴面具,时而摘面具,甚至半摘半戴,将这些不同阶层的芸芸众生的思想状态予以生动的揭示;尤其是在全剧的高潮—伏生忍痛烧书的一幕,导演用天降红绸缎来表现熊熊大火吞噬书籍的场景更是令人过目难忘。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拓宽了观众的审美视野,更延展了观众的思考空间。全剧结尾构建出了一种开放的、向历史纵深进行怀疑和问询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