搅活戏曲市场一池春水

来源:
时间:2015-07-01 11:33:20

6月26日至28日,“昆曲王子”张军带着原创昆曲《春江花月夜》与观众见面。3场演出,总计超过5000张票早早售罄,就连加座也不例外。


  6月26日至28日,“昆曲王子”张军带着原创昆曲《春江花月夜》与观众见面。3场演出,总计超过5000张票早早售罄,就连加座也不例外。时值黄梅天,自称“昆虫”的戏迷冒着大雨,来赴春江明月之约。3个小时的演出落幕,不少年轻戏迷为戏中张若虚生死间的穿越而流泪感伤。首演刚刚结束,《春江花月夜》明年的北京国家大剧院、宝岛台湾的巡演就已提上日程……
 
  是什么让一部原创新作在首演之时便能取得这样的效应?一首不过36句的古诗,如何敷演出一出跨越时空和生死的大戏?日前,在上海市戏剧家协会、现代戏剧谷、上海大剧院主办的“昆曲美学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昆曲《春江花月夜》艺术研讨会”上,来自北京、上海等多地的专家、学者和昆曲艺术家表示,尊重传统艺术样式,联合艺术优势资源,创新推广营销,是这出戏赢得市场的核心密码。
 
  还原了昆曲典雅和精致的品格
 
  也许昆曲是最适合表现《春江花月夜》这样富于古典诗意美题材的剧种。这是研讨会上与会者提出的观点。
 
  一边是“孤篇压全唐”的写意之作,一边是活色生香的古老剧种。将二者紧紧相连的,唯一个“情”字。而在《春江花月夜》里,这个“情”字投射在一场跨越生死的虚拟爱恋之上。历史上生卒年不详的张若虚,在戏中上天入地,只为桥上一眼相逢。
 
  “张若虚的原作《春江花月夜》这首诗并非与时代贴得很紧,而是超越了时代特定的人生、人性,探讨了人和时间、人和自然、人与人之间等带有终级意味的生命关系,时至今日,它仍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精神价值。”在中国剧协副主席、剧作家罗怀臻看来,古人诗作所蕴含的中国人独特的人生观和时空感,为戏曲文本创作,提供了深邃的精神内核。而从故事主角张若虚来看,“正因为历史上留下的张若虚生平素材很少,所以给作者提供虚构的想象空间更大一点。”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沈鸿鑫认为,擅长生旦戏、抒情性比较重、文学性强这三个昆曲的特点,都在这个剧目里有所体现。
 
  张军的谨慎与精准,为昆曲的当代传播寻找到合适的载体。“《春江花月夜》这出戏保持和还原了昆曲典雅和精致的品格”。在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戏曲学院院长郭宇看来,昆曲更合适在叙述和情景中展示其艺术特色,而不是建立在戏剧冲突之上,因而昆曲更像一种现代戏剧的表达。“它很细腻,通过看似散乱的元素表达出昆曲内在的意蕴。《春江花月夜》这出戏非常符合昆曲的审美特色。”罗怀臻也认同这部作品的古典特质,“这是一台节制、内敛的演出。整个演出让我感到一种对戏剧文学,对传统表演艺术的敬畏之心,体现出真正的古典风范。”
 
  强强联合优化组合,小团队撬动大市场
 
  史依弘、关栋天、魏春荣、李鸿良,一个个都是响当当的梨园名角;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的主创、宝岛台湾国光剧团导演李小平、云门舞集“御用”设计师林璟如,《春江花月夜》的创作团队拥有丰富舞台实践经验。最有意思的是,当初签下编剧罗周这出戏的,刚好是张军团队、宝岛台湾的国光剧团和江苏省昆剧院。何以最后张军团队占得先机?
 
  搭台唱戏,戏台子大,才能有角儿。张军构建的,正是一个集古典、时尚、创新与传统融为一体的平台。而强强联合的良性合作模式也为《春江花月夜》的成功打下扎实的市场基础。
 
  与会专家透露,在《春江花月夜》中,张军既是主演,还是出品人和制作人,从这个剧本开始,一直到确定演员、导演、服装设计,涉及到创作的每一个环节,他都是亲自推进,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研究可能产生的市场效益。有专家指出,“在舞台新创作品的推进上,很多人对制作人的职能不清晰,把制作人看成是出品方,把制作人看作是一个投资人,甚至把制作人看成是一个简单的联络人,造成剧目推出之后,剧目的艺术质量、演出效果有时产生割裂。而从艺术家转型制作人,张军对艺术质量和演出效果同等重视,因此仅凭一个十多人的民营团队,就成功运营了《春江花月夜》这个项目。”
 
  这个民营团队前期大量的推广营销工作也令与会者印象深刻。剧作家黎中城说,“张军是上海戏曲界有名的‘昆曲王子’,那么多的粉丝,都是他一次一次,一天一天在剧院、在社区、在校园推广宣传昆曲时累积下来的。单是宣传《春江花月夜》,就举办了20多次讲座。”“他把具体剧目的宣传推广与昆曲艺术的普及相结合。”沈鸿鑫说,这样的模式更有长远战略布局,不单单是为了一个戏,也将昆曲艺术传播了出去。
 
  这样一整套的运营模式,值得每一位戏曲人思考—如何用当代的运营模式,搅活传统戏曲市场这一池春水。
 
  除此之外,有专家指出,来自上海文化领域各方力量的积极推动和支持,也是这个小团队能够撬动大市场的关键因素之一。3年前,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就设立了张军昆曲艺术专项基金。这次演出,该平台就为其向社会寻求支持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久前,《春江花月夜》还通过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重大项目的立项评审,获得市重大项目资助。而这次演出是上海大剧院建院以来第一次与民营院团共同制作打造原创剧目,大剧院在现金投入、场地资源和艺术教学课堂等三个方面和张军团队进行了合作。
 
  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认为,张军为传承普及昆曲艺术尽心尽力,功不可没。张军用他的艺术魅力传播昆曲、争取观众,值得充分肯定。现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张军出来是创业,这个戏也有创新的成分。对这些体制外的团队,应该给予更多关注,对创新创业给予更多扶持。
 
  融入当代创作理念,依托昆曲文化翩翩起舞
 
  当然,和诸多新创作品一样,《春江花月夜》也有可以打磨的空间。比如,进一步处理好诗和戏的关系,把诗的意境意韵融入剧情当中。
 
  黎中城认为,张若虚的这首诗作非常唯美,同时也是非常唯物的。所以可以适当淡化戏里阴森恐怖和相对荒诞的内容,比如前半部分“阴曹地府”的故事。“应让这出戏与诗本身唯美的格调靠得更近。”
 
  “要让这出戏走得更远,还有几个关系需要解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提出,首先是要解决浓和淡的关系。现在舞台的整体感觉偏浓,淡雅不够。其次则是动和静的关系,该静下来的部分必须要做足。《春江花月夜》有的地方需要静默。最后是解决舞美上实和虚的问题,有些布景不妨处理得更“虚”一些。比如,舞台布景中的那座桥,应当好好设计,处理得写意一些。最后是多和少的关系。这出戏在某些地方要少一点,这样才能在需要浓墨重彩的地方有的放矢。
 
  张军给这出戏加了一个标签“当代昆曲”,原创的剧本,古老的剧种,创新的团队,如何依托昆曲深厚的传统文化资源翩翩起舞?
 
  不管是融入当代语言的生动台词,还是融入不少当代理念的视听效果,都为这出昆曲原创剧目与当下的观众彼此间的“勾连”提供了各种可能。
 
  然而,创新或许可以吸引年轻观众,但是要让它与传统有机结合,还需要尊重600年所积淀的文化肌理。与会专家指出,作为百戏之祖的国家级剧种,昆曲当然需要完善。但是,这种完善是一种丰富,而不是打破它另搞一套,创新须有根基。新编的昆曲剧目可以用新的手法,丰富自身,但必须含有昆曲的基本要素,而且要有昆曲的品格和格调。
 
  为此,张军用了3年多的时间与导演、编剧一起完善剧本,不厌其烦地往返苏州、南京、南通等地选择服装面料和织绣工艺。来自宝岛台湾的资深设计师林璟如,仅仅为了女主角辛夷开场戏服的试色,就特别分出6种不同的粉色出来。为了保证服装颜色与舞台布景的和谐统一,她还搭建了舞台模型,架了11盏灯,通过这样的试验,来审视颜色的比重,确立了最终需要的颜色。

最新热点

更多

值得收藏的红木家具买少见少

明清家具  近年来,明清家具在拍卖市场上颇为受宠,...[详细]

论    坛

更多

宜    居

更多

游客折断千年梅树树枝被罚3万元(图)

5月29日,琅琊山上一件“镇山之宝”——欧阳...[详细]

养老金投资办法公开征言 专家:6000亿资金有望入市

◎每经记者 李彪  6月29日,人力资源和社...[详细]

对西方艺术品一掷千金的时候 中国富豪在想什么

同一场拍卖会,以1 27亿美元拍下莫奈作品《...[详细]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

断臂维纳斯并非女神而是妓女台媒称,1820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