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真:为知识分子画心
来源:
时间:2015-05-22 09:53:19
小说的题目是《活着之上》,但我并不想因此否定“活着”,否定人的功利欲求。想否定也否定不了。
在我的《活着之上》发表前不久,朋友看了稿子对我说:“你在小说中推崇的那些中国文化名人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在今天却很难平衡现实生活的功利冲动对人们的吸引,这就像一杆秤,所称的物体太沉重了,秤砣打不住。”这也正是我在写作中最纠结的问题。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价值法则。但在今天,对功利的过分追逐却导致了功利主义的盛行。而一个纯粹的人面对功利主义,往往是不易生存的。所以,当功利主义展现 着强大力量并以生存的理由拥有道义的合法性,成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念的时候,我们更该反向思考人心与灵魂。
这是生活的常见状 态。小说的题目是《活着之上》,但我并不想因此否定“活着”,否定人的功利欲求。想否定也否定不了。在写作过程中,多少次在心中我问自己,小说所推崇的那 些文化英雄,所表现的那种精神力量、那种“活着之上”的价值,究竟有着多大力量?在这个时代,是不是现世的自我已经在时间和空间上确定了价值和意义的边 界?或者说,活着就是一切,而活着之上则是一个不实的命题?这种纠结使我对自己的写作产生了动摇,在自我质疑中曾经失去信心。使我坚持下来的有两个因素: 第一,古代的那些文化英雄,从屈原、司马迁到曹雪芹等等,是真实的存在,他们以自己的人生选择证明了,现世的自我并非最高的终极价值。第二,我身边一些同 事也的确生活得从容淡定,而非在现实功利面前惶惶然,丧失起码的原则和信念。
在不久前的一次读者交流会上,有一位读者对我说:“你说平 衡,这太没有力量了。现在大家的生活都过好了,应该对被颠倒的价值进行矫正,矫正才能改变价值扭曲的现状。”这让我想了很久。平衡是中国哲学的中庸之道, 不走极端,兼顾两头,才是正常的状态,也才有持久的可操作性。人总是要活着,然后才能追求活着之上的意义和价值。欲望固然不能野蛮生长,野蛮生长就会摧毁 公平、正义和人道;同时欲望也不能野蛮压制,压制同样也是不公平、不人道的。
《活着之上》试图写出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心理状态, 以及他们的犹豫与徘徊。正如小说主人公所感受到的:生存是绝对命令,良知也是绝对命令,当这两个绝对碰撞到一起,你就必须选择哪个绝对更加绝对。这又让我 感到,在人生的某些时刻,生活中其实并没有一条中庸之道让你走,你必须做出痛苦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