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作家介绍自己的书,是一个艰难的工作
来源:澎湃网
时间:2015-09-02 10:09:09
近日,北京798前沿艺术展演中心举办了一场作家对谈,余华与德国作家马丁·莫泽巴赫就小说《此前发生的事》展开讨论。
近日,北京798前沿艺术展演中心举办了一场作家对谈,余华与德国作家马丁·莫泽巴赫就小说《此前发生的事》展开讨论。
舞台上,马丁·莫泽巴赫穿棕色皮鞋、白色裤子、宝蓝色衬衣、蓝色西装,西装的口袋露出白色的手帕尖,余华穿着蓝色牛仔裤、黑色T恤、板鞋,两个人都不说话静静坐在舞台的灯光下。
主持人北京大学教授黄燎宇介绍,马丁·莫泽巴赫生于1951年,早年曾学习法律,后转入文学创作,在小说、电影、喜剧、报告文学等领域著作颇丰。马丁·莫泽巴赫是德国的三院院士,同时是柏林科学院院士,还是一位很有批判精神的作家,“用通俗的话说也是德国社会中的刺头。”
在德国以外,人们熟知的是君特·格拉斯、马丁·瓦尔泽和本哈德·施林克,但在德国,马丁·莫泽巴赫同样声名显赫。德国评论界则常常把他和另一位著名的作家托马斯·曼相提并论。
事实上,马丁·莫泽巴赫获奖甚多,巴伐利亚艺术研究院文学大奖、克莱斯特文学奖、毕希纳文学奖、阿登纳基金会奖等都尽收囊中。
2015年,由歌德学院(中国)提供全额翻译资助的长篇小说《此前发生的事》在南京译林出版社出版。此次来中国马丁·莫泽巴赫为了宣传新书,余华则大概是中国最早看过这个小说的中文读者。
在小说《此前发生的事》中,马丁·莫泽巴赫上演了一出爱情与偶然的丑剧。一个已经包含着嫉妒心理萌芽的危险的题――我们认识之前,你到底是怎样的人?两个人最近结为夫妇,她向他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的回答变成了一张虚虚实实的网,一座谎言的不折不扣的宫殿,但却又建立在坚实的真相的基石之上。
一个看似平和的朋友圈,两段几乎不可能发生的婚外情:好客的女主人与朋友带来的中东商人,二世祖的美貌妻子与散发出中年魅力的男主人。两个试图突破婚姻围城的女人,面对自己内心的煎熬与道德的困扰,选择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这一切都被“我”这个旁观者收在眼中,并全盘告知了新任女友。但是,恋爱中的男人说出的话,真的完全可信吗?
马丁·莫泽巴赫介绍,小说取名《此前发生的事》是因为小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此前发生了什么”。场景是一个中年男人的女朋友问他:“在你没有遇到我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儿?”之后这位男士开始讲述认识这个女朋友之前遇到的所有事件,在讲述当中呈现一个很长的故事。
马丁·莫泽巴赫继续介绍《此前发生的事》:这位中年男人讲述他的经历过程中,他的女朋友不断的插话提出一些新问题。因为她发现男朋友在讲述过程中会虚构一些故事。像下棋布局一样,故意忽略一些事,讲更多促成他们相识的故事。
马丁·莫泽巴赫指出,小说的主人公主要讲述了一个特定的社会阶层,他结识了一对很富有的接近老年的夫妇。这对结婚多年的夫妇是艺术收藏家,有一个儿子和女儿,他们格外地好客,每个星期天会邀请很多很多客人到他们家去做客。客人当中有一对比较年轻的夫妇,其中有一个女士长得非常美,她的丈夫却处处惹人厌。最后老年夫妇和年轻夫妇都分别离婚了,又美又天真的女孩后来跟老夫妇里面的男士在一起了,之前她的婚姻很不幸,经常酗酒,在讲述的过程当中呈现出来一个中产阶级的故事。正是由于这两对夫妇离婚,导致的后果当中就有讲述者遇到了他的女朋友,然后两个人就在一起了。
马丁·莫泽巴赫冗长的介绍过后,余华开始发言,“其实黄燎宇在之前跟我商量,让我来介绍一下这本书的情况,我说这活不能干,当一本好的书你去向人家介绍它的情节时,你会觉得越说越差,而往往是一本很烂的书你会觉得越说越好。”
余华表示,“我刚才听马丁·莫泽巴赫自己介绍这本书,这是一个最艰难的工作,作为一个作家来说刚开始说的还不错,越往后他自己也没有信心了,因为我看过这本书,我觉得还是自己看一下,肯定比他介绍的要好。”
“当时歌德学院给我发过来有关马丁·莫泽巴赫的介绍,其中有一个介绍是他和托马斯·曼在叙述上的关系,他们两个有一种相似的地方,就是一种从容不迫的讲述故事的方式,但是还是很不一样,因为托马斯·曼讲故事的目的性很明确,而马丁.莫泽巴赫起码在书中讲故事的目的性表现并不是十分明确。”余华如此比较马丁·莫泽巴赫与托马斯·曼的异同。
“我作为一个读者来读中文,仍然感受到马丁·莫泽巴赫不是通过小说来告诉我们一个故事,而是来告诉我们一种生活。”余华介绍,小说中有很多吸引人的地方,马丁·莫泽巴赫有的时候会有很精细描写,某些地方则干脆不写。“这是他自己对于自己作品的把握。所以把他跟托马斯·曼进行比较我觉得不太合适。因为凡是托马斯·曼认为要写的地方,马丁·莫泽巴赫反而不写了,而托马斯·曼不写的地方,他反而写的比较多,他们是这样一种关系。”余华介绍。
余华表示,马丁·莫泽巴赫很巧妙通过两个人的对话推进了故事的发展,用一种很放松的方式谈话,倾听者中间不断加入一些问题,解决了小说叙述存在的问题。“我很喜欢这个小说的结尾,就是因为这样一种方式的小说,什么时候都可以结尾,当一个人突然不想说了,或者讲述者突然发现听的那个人已经没有兴趣听了,就可以结束,所以他在非常好的地方结束,从传统小说来看这根本不是一个结尾的地方,起码托马斯·曼肯定不会在这个地方结尾。”余华指出。
让黄燎宇印象深刻的则是马丁·莫泽巴赫像希腊神话米达思国王一样点石成金的本领。“只要什么事情经过他一写就特别好玩,特别有意思,你们去看小说里面,他刚才讲到来自巴西的女性写的非常好,还把鹦鹉写的很好,那个猫也写的很好,还有夜莺和香水的效果。看他怎么写苍鹰,怎么飞,怎么打扰人,苍鹰怎么飞起来。”黄燎宇说。
“非常感谢余华对于德国评论当中总是将我和托马斯·曼进行比较的写法。终于有一个中国作家提到这种是很愚蠢的比较,对那些评论家来讲也许是想表达尊敬,把你跟著名的作家进行比较,提到两个人的写作手法叙述手法都是偏于保守的,带有讽刺性。”马丁·莫泽巴赫表示,“我认为这是德国评论界的怪病,一旦有人提出这样的比较写法,后面很多人都会照抄这种手法,别人都会进行比较。”
马丁·莫泽巴赫指出,“托马斯·曼的语言和我的语言完全不同,托马斯·曼采用的是带一些官僚气和学究气的非常文雅的方式,他的写作风格当中最强烈的特征总是一个句子非常非常的长,一个从句套着一个从句。此外,托马斯·曼在写作小说的构思上面是有一点很大的不同,他更喜欢用一些比喻有寓意的描画来展现社会场景,我希望读者在阅读的过程把我叙述的谜底一一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