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在沪揭晓
来源:北京文艺网
时间:2015-11-30 11:18:35
11月28日,2015年第七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在上海爱马仕之家揭晓,这也是该奖项首次在上海颁发,作家王安忆、翻译家余光中等出席。
11月28日,2015年第七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在上海爱马仕之家揭晓,这也是该奖项首次在上海颁发,作家王安忆、翻译家余光中等出席。文学类、社科类获奖图书分别为《6点27分的朗读者》《请中国作证》,每部获奖译著的译者与出版人共享4000欧元奖金;新人奖花落《当代艺术之争》的译者王名南,她将获1500欧元奖金。
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教授董强说,如今中国已成为法语书籍的最大版权引进国,仅2014年累计1600余部法语作品的版权转让给了中国出版社。傅雷翻译出版奖褒奖的正是在中法文化交流中付出努力的“摆渡人”。
《6点27分的朗读者》由法国作家迪迪耶洛朗所著,今年初推出中译本,译者周小珊从事法语翻译近20年,她的译文被评“诗意化呈现了原著风貌”。这部小说的主人公在一家销毁滞销书籍的工厂工作,他每天从机器里抢救出几页文字,小说展现了阅读的伟大力量。《请中国作证》作者蓝莉讨论的是西方学者杜赫德关于中国的思考,译者是资深翻译人许明龙。新人奖得主王名南现在巴黎卢浮学院读博士,她翻译的《当代艺术之争》探讨了艺术的不可界定性、艺术创作与批评等话题。这名1980年出生的翻译新秀的译文被评价为“成功复原并忠实重现了原著的美学批评维度,体现出对当代艺术的反思”。
董强:翻译家在为心灵搭建桥梁
在颁奖礼致辞中,法国驻华大使顾山特别提供了一个信息,即法文书籍的翻译方面,中文是居世界第一的。他将此不仅仅视为图书方面的交流,同时是中法之间的交流活跃程度的一个信号。
对于译者,顾山认为他们在当今的时代是不可或缺的,通过傅雷奖表彰译者和出版人,在他看来,实际上是要赞美他们在中法之间卓越的富有成效的沟通。“法语的‘翻译者’这个词实际上是有两个意思,除了翻译之外,另外还指从河的一边摆渡到另一边,所以如果没有这些人,跨文化的交流是不能完成的。”
“在全球化的时代,能够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其他国家人的思想,变得非常重要。而在暴力充斥的今天,能够进入他者的心灵也同样重要,译者正是帮我们完成这样过程的一群摆渡人。”顾山这样说道。
而作为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北京大学法国语言文学系主任董强用三分钟的发言为翻译家群体打了一个“广告”。
在董强看来,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翻译大国,从玄奘到严复到傅雷,翻译家为中华文明的构建起到了重要作用。
“翻译事业是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今天我欣慰地看到在一些憎恨文明的极端分子,以文明冲突为由,让文明受到威胁,在世界制造恐怖的时候,翻译家在做着相反的工作,他们在为人类文明的多元与理解而工作,他们如《小王子》的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所说的那样在‘建立联系’,他们在为心灵搭建桥梁。”
王安忆:为有这么多年轻译者从事翻译而感动
傅雷翻译出版奖是由法国大使馆资助,于2009年首次颁发,用于奖励中国大陆年度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每年评委会将评选出文学类(虚构类)与社科类(非虚构类)各一部,每部获奖译著的译者和出版人共享4000欧元奖金,评委会由8位评委组成,中法评委各占一半。“新人奖”于2013年设疑并沿用至本次评选,旨在鼓励新生代译者,获奖译者获得1500欧元的奖金。
在为文学类最佳图书颁奖时,王安忆说,“我喜欢我们这个评委会团队,我们既允许存在分歧,同时又遵守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我也很喜欢这个简单朴素的颁奖礼,可以看出评委会把资金都用在了获奖者的奖金,而不是像很多奖项把钱都用于评审。”
王安忆对有这么多年轻译者从事翻译这项工作非常感动,“我在想,如果傅雷先生看到有这么多年轻后辈的话,他一定会很欣慰的。”
实际上,近两年对于文字翻译工作者的翻译和生存环境,一直存在要求提高和改善的呼声。笔译工作需要投入的巨大精力和时间,但是得到的回报却非常低,甚至很多时候让从事翻译工作的译者感受不到应有的行业尊重,这让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投入到这样事业中来。
获得本届傅雷奖新人奖的王名南告诉记者,“在几十年来,对于笔译译者的稿费稿酬,和投入的时间对比来说,(低得)有点离谱。”王名南希望像傅雷奖这样重要的奖项,能够提醒大家对于笔译工作者给予更多的关注,对于翻译的环境能有一个促进和改变,“说到底,每一个职业到最后能够感受到尊严感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很习惯说,书不好就是译者的问题,但是这里面还是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作为译者,也不应该将所有问题要赖稿酬不够,译者还是要爱惜羽毛的。”对于王名南自己来说,她觉得翻译这个职业更像修行、学习,在很长的时间里寂寞、专注而谦卑的工作。
傅雷翻译出版奖设立于2009年,每年评选出两部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其中文学类和社科类各一部,自2013年起特设新人奖,以鼓励新一代译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