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歌剧院“123”票价带来85%上座率
来源:
时间:2015-02-04 10:10:48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最近发布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中国内地观众可以接受的演出票价是50元至200元,超过300元则较难接受。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最近发布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中国内地观众可以接受的演出票价是50元至200元,超过300元则较难接受。这一调查表明,民众可以承受的票价,远远低于目前国内演出市场的实际平均票价。
调查结果一出,一些依赖个人消费者购票的演出团体顿时感到左右为难。当然,也有感到无比欣慰和释然的,比如文化部直属的国家级院团中央歌剧院。
早在去年2月,中央歌剧院就率先“自降身价”,推出了高雅艺术演出的“123”亲民票价,即按照剧场座位分区,所有的演出票只有100元、200元和300元这三个档次,其中交响乐最高200元,歌剧最高300元。这一票价政策实施一年以来,中央歌剧院的演出上座率显著提升,仅该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的平均上座率就达到85%。
去年2月,在来自于中央歌剧院内外的一片反对声中,中央歌剧院院长俞峰大胆提出,剧院的所有演出实行“123”票价。剧院演出部门的同事们一开始着实想不通——高额的场租,不菲的创作、制作、排练成本,国家级演出单位的票价难道要远远低于演出市场的平均票价?在征求院外意见的时候,得到的反馈也是各式各样的质疑之声。
俞峰一笔一笔给大家算经济账。他把国外顶级艺术院团演出票价情况摆在大家面前:在人均月收入近3000欧元的法国,巴黎某著名歌剧院的一场大型歌剧演出的票价为5欧元到140欧元不等,一场交响乐的票价为5欧元至75欧元不等。在俄罗斯,低收入人群人均月收入为1.5万卢布,普通演出票价则为100卢布至150卢布,仅占其月收入的0.7%到1%。美国艺术演出的平均票价是45美元,比较贵的每张100美元左右,美国低收入人群人均月收入3000美元左右,普通票价占月收入的1.5%,贵的占3%。由此可见,中国演出票价居高不下的现状属于一种非理性状态,回归理性票价是确保演出市场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俞峰希望以票价为突破口,做好文化惠民,老百姓需要精神食粮,院团也需要老百姓。再者,国家已经制定了文艺院团的演出补贴政策,如果把这笔钱都实实在在地用于补贴演出,加之政府逐渐加大此类补贴,院团演出实际上是绝对吃不了亏的。
在俞峰的坚持下,中央歌剧院于一年前果断推出了“123”演出票价。近一年来,中央歌剧院的亲民票价得到了老百姓的热烈欢迎,就连不少原来索要赠票观看演出的人,也不好意思再向剧院伸手要票,纷纷自掏腰包购票。其他一些院团和演出机构也陆续开始尝试降低票价。
低票价受到老百姓的由衷欢迎,那么,“123”票价新举措能给中央歌剧院自身带来什么好处吗?
俞峰开心地说,好处很大啊,一年的“123”票价,我们剧院培养了一批稳定的自掏腰包看演出的歌剧粉丝,剧院的演出质量也明显提高了。这是发展歌剧事业所期盼的最大惊喜。
2014年,中央歌剧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歌剧《图兰朵》,出现了歌剧观众争先恐后抢着购票的难得景象,一时间倒票者、托人购票者不计其数,真可谓一票难求。2015年1月7日,中央歌剧院在国家大剧院演出《贝多芬第九交响曲》,开演之前两周演出票就售罄。
据悉,前几年票价动辄八百上千元的时候,中央歌剧院演出的购票上座率最差的时候仅有一两成,不得不送票给人看,与如今挤满了购票观众的剧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票价合理了,演出市场回归到一种正常状态,作为剧院艺术总监兼指挥,俞峰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快感。如今,卖票的问题不再成为一种精神困扰,排练和演出的时候精神更加专注。
“123”票价给中央歌剧院带来的益处还有从被动生产转为主动生产。以前在排演节目的时候,总是不得不屁股坐在如何有利于推票上,现在更多的考虑是应该给观众提供什么样有价值、高水准的演出,让喜爱歌剧的观众买得起、愿意看。
普通老百姓的购票热情,也极大地激发了中央歌剧院的全体演职人员的创作排演激情,尤其是在歌剧的民族化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2014年,中央歌剧院先后赴意大利、韩国、突尼斯等国演出。出访演出时,俞峰特别注重学习他国怎么走歌剧民族化道路的经验。去年,由中央歌剧院创作演出的歌剧《红帮裁缝》荣获“五个一工程”奖。而此前中央歌剧院探索歌剧民族化的另一部成功剧目《霸王别姬》,曾获得文华大奖。俞峰说,今后剧院排演民族歌剧的比例还会逐渐提高。他的理想是,将来把更多中国原创歌剧带到世界舞台,让世界各国的歌剧院,争相上演中国人创作的歌剧作品。